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发布日期:2019-12-01 12:20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一览表

  -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昆曲脸谱、湘剧脸谱、川剧脸谱、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古代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筝、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汉族盘领袍)、唐巾、深衣(汉族男装)、襦裙(汉族女装)、直裰(汉族男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满族)、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束发戴冠(汉族)、清朝大辫子(满族)、苗族银饰(苗族)、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000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000

三、中国传统文化心得感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上完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这就是我最直接的感受。

一、 众里寻她

当时选课时,我是本着“爱好”与“实用”的原则去选的。我之所以看重这门课,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而是看到了“大学生素质培养”这几个字。可以说我在追求“素质”,我的“众里寻她”之“她”也就是“素质”。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无外乎背诵与欣赏,我个人的记忆力不是很好,不关于背诵。所以选课时其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还有一些抵触。但毕竟是与“素质”相联系的,最终还是选下了。

二、灯火阑珊

“灯火阑珊”在这里当然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现今所处的社会位置。曾经在中国战友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今已经被人们旋转到了社会的某个角落,在这个角落里,没有太多的人为之撑起蜡烛,没有太多的人给以重视。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当然更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三、蓦然回首

上第一节课时,老师竟然把课程简称为“中国传统文化”而非“大学生素质培养”。当时我的心就凉了一半。依然想要从中素质所在,而却未对“中国传统文化”引起多大兴趣。而一节课之后,我开始“回首”了,两节课后,我已确信“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我要找的“她”。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程。相信没有接触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不会轻易相信“素质”就在其中。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

一、 个人素质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那么一个“礼”字就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教育下一代,那么教育当然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这里引用《弟子规》里的话来说明个人素质的主要内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把“孝”摆在首要位置的。

(一) 孝弟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也同样将“孝”字放在一个首要位置。那么我们的古圣先贤为什么会一致这么认为呢?

不难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显然父母对我们的恩德要大于任何其它人。是他们孕育、生育、养育、教育了我们。我们如果有一丁点的感恩心,那么首先当然应该回报我们的父母。而“孝”才使得“考有所养”得以实现,才使得我们不必为以后年老而担忧,只要我们的子女是心存孝道的。

“孝”摆首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孝道开,百道皆开”,即其为其它任何一种“素质的基础。也不难理解。假如一个人对给予他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尽孝的话,那么他对别人的态度还会好到哪里呢?而反过来,当他能细心地关照父母,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就能慢慢的理解别人。

(二)谨信

谨信则给出了一个人立身安命的第二件法宝。这件法宝主要用于涉身处世。“信为人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在对“信”字的认识上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同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交往。

(三)仁爱

仁爱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素质培养的一个终极目标。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期对整个都心存仁爱,那“孝弟”与“谨信”自然便也会做到了。“仁爱”可以看作是“孝弟”和“谨信”的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仁爱”当然也就不难。

二、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是“大同”,为此当然要处理好社会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将人际关系划分为“五伦关系”,即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并且指出了“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

(一)父子关系

在这里“父”与“子”都是代名词,指代父母与子女,还可以扩展到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父子关系中要做到“父慈子孝”,即父母应该慈爱子女,子女应孝养父母。需要说明的是“慈爱”是广义的,它至少应含有以下意义。

养育。父母对子女理所当然负有养育的责任。

关爱。“关爱”不等于“溺爱”,是要照顾好,并培养好。

教育。教育不是靠边口头传授而是身体力行,“上有所施”才会“下有所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

(二)夫妇关系

这里“夫妇关系讲述了从择偶到相处的一系列的规则。

1、择偶。择偶的标准应该是贤德,而不是金钱、地位、容貌等。

2、过程。交往的过程应依据自然的发展规律,即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的发展规律。

3、相处。重点突出相处的言语、行为、心地、感觉。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爱的行为是成全的,爱的心地地无私的,爱的感觉是温暖的。

以下三种关系,只要把握“仁爱”两字便可处理得当,故简略介绍。

(三)君臣关系

泛指上司与下属的关系。

(四)兄弟关系

泛指长幼之间的关系。

(五)朋友关系

这是一种最广泛的关系,可以认为“普天之下皆朋友”,也只有这样才能“人无伦外之人”。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教导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素质”所在。那么我就要将它学好,并将它光大。当然其实真正难的不是学而是做。现在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吧……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三中国传统文化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