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赵括纸上谈兵-白起评价赵括竖子不死

发布日期:2020-04-15 15:33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赵括纸上谈兵

众所周知,赵括因“纸上谈兵”闻名于世,因长平之战备受非议,足足被后人讥讽了二千多年。难道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其实,赵括乃赵国名将,而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之辈、一无是处的庸才。

赵括(?~前260年),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死后,赵括袭封马服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一生征战无数的赵奢都无法将他驳倒,可见赵括应该是一个军事理论高手。

因为赵括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所以军中将领皆尊称赵括为马服子。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子”的绝非是一般水准,仅此一点,我们就不能否定赵括在军事上的出众才华。

虽然史书中有关赵括及长平之战的记载很少,但是从零星记载中我们还是能够得知,此一役,并非仅仅因赵括“纸上谈兵”而败。在靳生禾和谢鸿喜先生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赵括)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事实确实如此。

秦参战兵力史书中无确切记载,但长平之役后,秦名将王翦伐楚之时,“将兵六十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由此可知:当时秦具备一次至少集结训练有素60万兵力的能力。战国末年,除秦外的六国中,国力、军力以赵最强,秦伐楚尚且动员兵力60万,而与唯一的一等强国赵倾国决战,不难想见它会发动多少兵力。

据当时战争“十围五攻”(《孙子.谋攻》)的常例,秦军出兵“当几倍于赵”,至少亦当双倍于赵,否则包围赵军是不可能的。到最后总围赵军,秦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连小孩子都发动起来了,这时,秦投入战争的人数又何止百万?而《史记》中又记载,此战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可见,长平之战中秦亦战死不下四五十万人。

后来,白起欲乘胜直下邯郸时,丞相范雎认为“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建议撤兵。秦王准奏,下令班师回朝。这番说辞能被秦王接受,且后来秦出于休整和补充减员,发动邯郸之役推迟一年,都说明了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长平一役,秦军虽胜,但亦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这个结果不可能是战役前期廉颇以“坚壁不战”与秦军相对峙时所致,只能是自赵括全线突击开始,特别是最后反复强行突围时期所致,直至其本人慷慨战死沙场而终。

赵军被秦军围困后,“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在如此情况下,赵括依然斗志不懈,带领赵军奋力突围,“出锐卒自搏战”,直至被“秦军射杀”,可谓英勇。

若非以成败论英雄,赵括其人,虽年轻气盛、缺乏实战经验而有“纸上谈兵”之癖,却非唯知“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指挥四十余万赵军与数倍于己的秦军作殊死斗争的一代统帅。如果这不是赵括平生第一战,唯一的一战,那么,几经磨炼后,赵国出现一位战神也未可知。

赵括“纸上谈兵”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很少有人知晓长平一役中他指挥的赵军曾重创秦军,正如我们不了解石达开出走的真实内幕,不知道历史上真实沈万三的成败之谜,也不知道在海瑞眼中,县官有着怎样的隐身份

一赵括纸上谈兵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赵括纸上谈兵搜狗赵括纸上谈兵360赵括纸上谈兵

二、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二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搜狗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360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三、白起评价赵括竖子不死

赵括到长平后,严明了军纪,对廉颇使用的将领多有裁撤。廉颇好用勇敢军人为将,但多不善谋,不善统御。赵括对赵军进行了一番整顿后,赵括的毛病出来了,他是临阵所异之帅,本来就军心浮动,他还来个临阵将,这正是统军经验不足的表象再与王龁交战,王龁不利。昭王听说赵括已到长平,急调武安君白起。 

赵括见秦军的集结与部署大为变动,知道武安君已到军中。 

八月,白起见赵括渐收失地,便提出与赵括决战。孝成王命赵括抓住时机,尽快击败白起,再向东解决魏冉。于是,赵括同意决战。 

白起在西,赵括在东。在白起西面五十里是很深很宽的沁水,在赵括东面十里是河床很宽但水很浅的丹水。两军南为太行、王屋,为秦军所占,北为太行山脉的几处关隘,分归秦赵。这块矩形战场坐落在上党盆地中。 

赵括命令驻守沁水西岸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的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的秦军,控制沁水,向东与赵括军夹攻白起军。命令驻守晋阳的赵军南下临汾、安邑一线,保护皮牢军,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

决战开始了。赵括率军猛击白起军,白起军向西撤退。眼看就要退到沁水东岸了。突然,赵括发现,沁水东岸沿线有秦军的营寨。这是白起命令驻守在沁水东岸光狼(今山西端氏西北)的秦军在一夜之间扎起的营寨。白起军进入背水阵中,拼力死守。赵国的皮牢守军被王龁阻击,没有完成赵括的控制沁水沿岸、东渡夹击白起军的指令。晋阳的守军被秦将司马梗阻击无法南下完成对皮牢军的支援。

赵括军虽然屡次冲入秦军背水阵,但在沁水中的秦国战船马上又配合岸上的秦军将进入秦寨的赵军消灭。这些战船是坐镇野王(今河南沁阳)的秦昭王派来的。赵括与白起在沁水东岸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消耗战,两军难分胜负。赵括无法消灭白起军,也摆脱不了他们。由于秦军列的是背水阵,赵军突破他们没有意义,突破后,面对的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沁水,水面上是秦军的战船。

赵括想退回长平,但稍一行动,白起军就死死地缠上来,赵括明白了,白起是要全歼他这支赵军。大军作战,粮食是关键。白起军有沁河上的秦舰补充给养,而赵括军却只能吃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赵括不得已,命一支赵军断后,掩护大军东撤。但就在快到长平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片营寨,一股数量极大的秦军堵住了归路。这是秦昭王从野王发来的援军,目的在于断赵括的退路和粮道。

身后的白起军在消灭了执行掩护任务的赵军后,又攻了上来,与阻断赵括的野王军夹击赵括。摆在赵括面前的路只有越过丹水东撤陵川。赵括撤到丹水河边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本来不深的丹水突然间变得像沁水一样宽,一样深了。没有渡河船只的赵军被突然间变宽的丹河断了最后一条路。原来,丹河里的水是秦昭王从黄河中引来的。丹河中有不少秦军的舰船。丹河东岸有秦王从野王发来的部队,阻击陵川赵军的援救。

实际上,陵川的赵军未敢来救。 。

赵括被秦军死死地围住了。长平、晋阳、皮牢的赵军拼命向赵括靠拢,秦昭王派出的野王军、司马梗军、王龁军也拼命地阻击。整个河东战场的形势是冲与堵,只要秦军有一路被突破,秦军就会满盘皆输。秦昭王让穰侯从陶国对邯郸加紧进攻,使赵国不能抽调兵力援救长平。

赵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粮食。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早已吃光,粮道又被切断。战马也都杀了,可以吃的东西都吃了。最后,赵括不得不下令以军中残、病、弱、老者为食。赵括曾派赵军中英勇果决之士刺白起,白起受伤。在被困了四十六日后,赵括选军中一酷肖自己之人,穿他的铠甲,用他的旗号引一军向晋城(今山西晋城)突袭,而自己引一军向长平突围。秦军射死酷肖赵括者,以为赵括已死。

秦军围住赵括军,向赵军喊话,说赵括已死,劝赵军速降。于是,赵括诈降。白起发现,赵军虽降,但仍然不乱,疑是诈降,怕赵军反复。白起想先将赵军解除武装,再尽杀之。便假意接受赵军投。赵括对手下的将领说,赵军并未战败,斗志未懈,白起不会真心受降。秦军的接受投降必然也是假的,秦军在解除赵军武装后,会再攻赵军。赵括打算在秦军受降时,利用与秦军接近的机会,先动手。

在受降时,赵军突然向秦军发动袭击,两军再战,死伤无数,赵军终因力竭而败。白起选从长平附近捉到的赵国少年向邯郸报假信,以造成邯郸混乱。邯郸听说赵括投降,大震,秦国混在邯郸的间谍乘机渲染赵军大败的气氛,蛊惑人心。与赵奢赵括不善者请赵王夷灭赵括三族。因赵括母在赵括出征前与赵王有约,孝成王没有食言。

田单不信田单本人是心理战的高手,当年他就是这样玩了乐毅一把,拷问报信的赵国少年,方知这些少年乃外围之人,并非亲眼所见赵括投降。报信人都是秦军不杀,依秦军之言给赵国报信的。田单尽杀少年,使间谍详查长平之战的确实情况。不久,间谍回报田单,赵括是诈降最终战死。赵括全军战死,虽然损失惨重,但消耗的秦军数量更多。于是,田单稳定赵人心,捕杀蛊惑造谣者。孝成王问望诸君长平之战,乐毅说,赵括虽死而赵军未败。

赵括的部署可谓得当,只是赵皮牢、晋阳二军未能完成任务,殊为可惜。赵军虽然损失稍大,但秦军的消耗的人力物力也不相上下,秦赵两强对峙的格局没有改变。赵国的最大损失是失去了赵括。秦军虽然暂时能够占领河东,但已兵力虚弱,必然会被赶走。孝成王厚赠赵括家人,夷陵川守将。战略上,赵括的战法消耗掉了秦国的大部分兵力。这样,在的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也是只好灰溜溜的退兵而去。

也就是说,当时的国际形势,赵国贪上党一郡之地,本来就是棋输一着是平原君赵胜干的好事;单看邯弹会战,赵国又是先输后赢,而这个先输,就是输在长平之战上。但是没有长平之战对秦军的有生力量的消耗,哪里会来得邯郸会战的小胜。又怎么会在最后使得赵国复得上党。赵军全部战死后,白起使人寻找赵括尸,不得,只找到赵括用剑和铠甲。白起极为伤心,以衣冠厚葬,取赵括剑自用。赵括身材长大,美姿仪,矫健多力,人格特出。 。

战后,白起见秦昭王,论赵括。白起说,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腹中无食,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长平之战,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唯一的不同是,赵括死了,我还活着。秦昭王说,长平巨战,秦失六十万,赵失七十万,秦可谓小胜。而赵括死,武安君存,可谓大胜。事后,范雎谓秦昭王,长平巨战,大胜的是秦王。秦王笑而不答。三年后,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昭王杀白起。秦将郑安平降赵,上党复归赵。

三白起评价赵括竖子不死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白起评价赵括竖子不死搜狗白起评价赵括竖子不死360白起评价赵括竖子不死
更多关于赵括纸上谈兵
更多相关:百度赵括纸上谈兵搜狗赵括纸上谈兵360赵括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