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良、王时龙、叶天义分别是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的教授。周荣良拥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王时龙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叶天义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与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等,曾获得多项科技奖励。三位教授在各自领域均有卓越贡献和丰富经验。
一、重庆大学周荣良简历
1、重庆大学周荣良简历周荣良,男,1969年生,湖南岳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993年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法国南锡大学,获博士学位。
2、1996年至今,一直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合成及其在生物医药、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Smal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5000余次,H因子为48。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等奖励。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分会主席和组织委员会委员。在教学方面,主要讲授“无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生教育中承担了多项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次获得重庆市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二、重庆大学王时龙简历
1、重庆大学王时龙简历王时龙,男,1975年出生,现为重庆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于1997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获得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
2、2003年至2006年,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从事研究助理工作,研究领域为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2006年回国后,加入重庆大学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材料化学、纳米材料及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已发表了90多篇SCI论文,被引用超过3000次,H因子为33。
3、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支持和认可,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等。他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基于纳米结构材料的能源化学、储能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纳米材料的界面化学与性能研究,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4、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除了从事科研工作外,王时龙还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他曾获得重庆大学工程学院本科教学“优秀教师”称号,并指导多名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金奖和银奖。总的来说,王时龙是一名科研与教学并重、钻研精神不断的工程学者,他的研究成果为纳米材料应用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重庆大学叶天义简历
1、重庆大学叶天义简历叶天义,男,198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背景:2003年-2007年,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2007年-2012年,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12年-2015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2015年-2019年,就职于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副教授。
3、2019年至今,担任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叶天义博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在这些领域,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多篇顶级国际会议的论文,如CVPR、ICCV、ECCV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