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光电子学和激光科学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刘永才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煤炭化学和能源化学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两位院士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院士张伟简介简历
1、张伟,男,1963年6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1981年,张伟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他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张伟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物理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3、1994年至1996年,他在德国马普所的凝聚态物理部门工作。1996年至1997年,张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张伟回国,先后在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物理学系工作。他是磁学和自旋电子学领域的专家,研究方向涉及自旋电荷转移、磁性材料和器件、自旋电子学等。他曾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自旋极化效应,被誉为“张伟效应”。张伟在磁性材料和器件、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他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张伟也非常关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他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他也是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和重要学术刊物的编委。
二、刘永才院士简历
1、刘永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电子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刘永才于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沂市,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2、1996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博士学位。刘永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UCLA电子工程系的助理教授。2000年,他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等职务。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务。刘永才院士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纳米电子学和器件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