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教授朱佩文和助理教授沈小燕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前者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者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朱佩文擅长材料化学和纳米技术研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沈小燕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及其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研究,已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两位教授在南通大学教学科研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南通大学朱佩文简历
1、南通大学朱佩文简历朱佩文,男,1985年出生,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背景:2003年-200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历;2007年-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历;2010年-2013年,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历。工作经历:2013年-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2016年至今,南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2、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具体包括: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估计;2.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号处理算法;3. 5G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与优化。科研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0余篇。
二、南通大学沈小燕简历
1、南通大学沈小燕简历南通大学沈小燕,女,1989年出生,江苏南通人。2012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沈小燕进入南通某制造企业担任质量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她全面了解了企业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深入参与了ISO9001标准认证的实施工作。
2、在工作中,她积极推动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2017年,沈小燕进入南通大学工作,担任教师职务。在大学期间,她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同时,她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并在相关领域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除此之外,沈小燕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担任过多次志愿者。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