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生物科技-中国十大生物科技公司

发布日期:2019-11-19 17:30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中国十大生物科技公司

一 .美国《科学》杂志12月21日公布了2007年度十大科技突破,生物科学方面入选的重大突破多达五项:

1.发现人类基因组个体间差异

2007年的几项前沿性研究进展,首次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DNA究竟存在着多大的差异。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性飞跃,它将影响从医生如何治疗疾病到人类如何看自己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等各个方面。

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生物学家便一直在绘制碱基上的小差异,即单核苷酸多态性,这些小差异成为2007年十余个研究项目的关键内容。在这些被称为广泛关联基因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数千名患病或无病个体的DNA进行了对比,以确定哪些小的基因差异会给人类带来疾病风险。

这一研究能迅速发现疾病基因,以Ⅱ型糖尿病为例,2007年已发现了几个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今后更多的人将会拥有自己部分或全部的基因组,从而更准确地了解自己存在患何种疾病的风险。

2.用皮肤细胞培育胚胎干细胞

日本和美国小组分别在2007年6月宣布,他们用小鼠皮肤细胞培养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这些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能产生身体内包括卵子和精子在内的所有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同的功效。

2007年11月,两个小组再次报告说,他们成功地用人类皮肤细胞培养出了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由于这项研究解决了胚胎干细胞研究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因此将彻底改变干细胞研究的科学与政策,为生物医学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3. 揭开β2-肾上腺素受体神秘面纱

研究人员确定了人类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结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真正认识一类重要人体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结构。该受体通过传递体内激素、血清胺以及其它分子的信息来管理人体内部系统,从抗组胺药到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均以该受体为靶标。这一研究不仅能够加速新型或改良药物的研究,还能拓宽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4.发现T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具有两种功能

今年,研究人员发现了免疫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分工的新证据。当病毒入侵时,一些T细胞就充当短命战士,而记忆细胞能在人体内存在几十年,以防相同的入侵者再次来犯。这项新成果显示了T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细胞。当T细胞遇到携带特殊病毒分子的树突状细胞时,不同的蛋白质聚集在它的两极。研究人员发现,靠近树突状细胞的T细胞的后代携带了具有“战士”特征的感受器,另一极的细胞显示出“记忆细胞”的特征。在这项发现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前,研究人员还需要对有关记忆细胞的特化作用进行更多了解,但是这项发现最终将加速疫苗的研制过程。

5.发现人类大脑重要记忆中心通过对人和大鼠的研究,科学家提出,记忆力和想象力均植根于人类大脑的海马区,该区是大脑重要的记忆中心。科学家推断,大脑的记忆也许能通过重新梳理过去的经历,来产生关于未来的想象。

二.美国《时代》杂志12月11日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生物科学方面入选的重大发现多达七项

1. 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两本权威期刊《细胞》及《科学》在11月20日同时刊出来自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direct reprogramming )”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项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另一方面也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更不受限。分属京都大学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两个团队虽然独立研究,但使用的方法几乎完全相同,更巧合的是竟然同时分别被两本期刊审核通过,证明基因直接重组技术的确有效。他们所使用的方式都是利用病毒将四个基因送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带有胚胎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称为诱导式多能性干细胞(iPS )。

2.科学家首次完整破译人类个体基因组

人类第一个个体基因组排序已经完成。利用基因组排序技术,研究人员成功绘制了著名科学家克雷格•温特尔的一个完整的DNA蓝图。此次破译过程发现的人类遗传变异的数量比之前人们所设想的要“丰富”的多。这一研究发现刊登在9月4日的《PLoS生物学》上。既是论文作者又是研究对象的温特尔说,遗传密码的28亿个连续位也将加快预防性药物的研制过程。根据温特尔的预测,在5年时间内,更为快速和低廉的排序技术可以打造1万人的完整基因组,它们将为“一个个性化、具体化的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一旦完成这些基因组的排序,我们便可在根本上具备认清与天性和坏境有关的每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将知道哪些特定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哪些又是由环境造成的。”此次研究发现颠覆了短期内便成为遗传学“绝对真理”的观点: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所有人的同一性可达到99.9%。

3.南极海域发现多种奇异的深海生物

研究人员在在环绕南极洲的海洋深处发现了700多个新物种。从南极地区海域大约2300到19700英尺(700到6000米)深的海底发现的新物种包括心形海胆、食肉类海绵、和有盘子大小的海蜘蛛。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安吉莉卡•勃兰特说:“我们为在很多物种中发现的巨大多样性而感到惊讶。我们过去认为,随着营养和食物的减少,可能会引起两极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该研究的合著人、来自威廉港(Wilhelms haven)德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布丽奇特•艾比说:“在发现的这些新物种中,有很多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因为此前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研究是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工程的一部分。从2002年到2005年,一个由来自14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乘坐德国波拉斯汀(Polarstern)号研究船在南极半岛东部的威德尔海进行了三次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工程考察。这项工程对海洋生物调查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项全球协作计划中,数千名研究人员将在2010年前统计出所有的海洋生物。

4.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心脏瓣膜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大约60万人未来三年需要更换心脏瓣膜。英国科学家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由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心脏学研究中心马格迪•亚库布博士领导实施了一项研究,这项历时10年的努力将有望在不久结出果实,届时,他们可以将将骨髓干细胞诱变培育成为心脏瓣膜细胞。亚库布希望,借助于特制的胶原质支架,这一组织能长成心脏瓣膜的形状。近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培育新的心脏瓣膜和其他身体组织。如果亚库布研究小组培育的组织在动物身上的实验取得成功,他估计它有望在3到5年内用于人造心脏瓣膜移植患者身上。

5.内蒙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于6月13日宣布,经研究确认,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化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介绍,这具化石是我国科学家于2005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大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的,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体形可与著名的暴龙类相比。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局的学者经过两年的联合研究得出结论,这具化石属于鸟类的近亲——窃蛋龙类,而且是一种处于过渡类型的窃蛋龙,专家最终将其命名为二连巨盗龙。

6.找到人类走出非洲的证据

今年初,一个由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宣布,通过对1952年在南非发现的一个骨头进行分析,证明它是第一块证明现代人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化石证据。据信,人类是在65000年前到25000前走出非洲的。这块头骨化石距今已有大约36000年。

7. 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动物

一中国十大生物科技公司

二、生物科技公司是干嘛的

依靠生物技术来进行研究 生产 销售产品的公司

生物科技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它是由英文biotechnology翻

译而来,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将生物科技定义为「生物科技包含一

系列的技术,它可利用生物体或细胞生产我们所需要的产物,这些

新技术包括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和一些生物制造程序等」.

其实人类利用生物体或细胞生产我们所需要产物的历史已经非

常悠久,例如在一万年前开始耕种和畜牧以提供稳定的粮食来源,

六千年前利用发酵技术酿酒和做面包,两千年前利用霉菌来治疗伤

口,一七九七年开始使用天花疫苗,一九二八年发现抗生素盘尼西

林等.

资料太多了,你要我传真给你。

二生物科技公司是干嘛的

三、生物科技的发展未来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3.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4.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6.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7.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物科技的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