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发布日期:2019-06-02 10:30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项目,相应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一般用于大型地下室工程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高。数据工作者应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了解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点,了解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相关工作,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申报的数据。

在施工中,一次浇筑混凝土量大于m或混凝土结构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需要对浇筑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措施的研究,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这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量和监测的重要原因。

按照批准的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做好交底资料的签字和归档工作。

联系混凝土公司,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出具合格的配合比报告。

做好地面泵、气象泵、水电等浇注设备的检查工作。混凝土浇筑开始后,浇筑过程中不得停止(暴雨等恶劣天气除外)。

准备好混凝土测温仪器,为保证测温的准确性,需要检查的,或者使用其他冷却方法,并做好现场提前部署的冷却工作。

混凝土浇筑合理布置,振动人员轮班制度和工作时间,混凝土浇筑量大,且需要连续浇筑,浇筑时间长。

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需要昼夜连续施工。为保证无噪声、光污染干扰居民生活,应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和附近居民的安置工作。夜间施工通知应张贴在项目部外围围护结构显眼处,以完善施工程序。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浇筑、振动、温控等工作。

12小时内盖上浇水和保养,可覆盖塑料膜、亚麻布、草坪等。

每隔2小时,在选定的温度控制点,安排专人对混凝土表面、中间和底部温度进行测量,一般记录温度变化情况,直至无较大差异。

参照人员应当根据记录编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详细测温记录,连同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记录等资料一并报监理单位批准。

做好测试块的维护工作,及时安排年龄后的测试提交,收回合格的测试报告,提交给主管审核。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浇注量不同,保留的试件类型和代表性批次也不同。每200米预留1组。同营养块1组;脱模试验块1组;每500米预留一组抗渗试块。

若上表浇筑混凝土为地下室负二层底板,强度等级为C40P6,一次浇筑量为m,则:

标准测试块分为8组保留。委托批次分别为200m、200m、200m、200m、200m、200m、200m、200m、168m。

带留置权的试片可与监理单位协商,每组1套或3套留置权,委托批次按组数填写。

预留4组不透水试块,代填单批次分别为500m、500m、500m、68m。

试验块的养护周期应按规定要求放置。请参阅前一节混凝土试块的保持和检查(1)和(2)。

大体积混凝土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是温度控制。

数据工作者需要填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记录。温度记录数据必须符合逻辑,不能出现太大偏差,混凝土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0℃以内。

参比人员不得忽视后期大体积混凝土试块的保留、养护、检查、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


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之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之大体积混凝土

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控制的最高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差应不大于25℃,表面和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冷却速度不应大于2℃d,可以避免裂缝。对此,在与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明确选择低热量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加减水剂或缓速剂减水剂,应减约10倍;水灰比应小于05,拌合水不应大于175kg,水泥三维水化热不应大于240kJkg,三维水化热不应大于270kJkg,延迟凝结时间约5h;粉煤灰掺适量水泥;含砂量为3542,含砂量不应大于3,砾石不应大于1;当要求不透水性时,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不应超过8。配制混凝土前应进行常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并对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所需的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技术参数进行试验。预埋水管的循环水冷却如下图所示。

说明:冷却水管采用钢管,但建议拔出压力灌孔;埋置冷却水管时,与地基边缘的距离为;水箱与入口的潜水泵相连,循环管垂直方向每隔2m放置一层。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层状连续浇筑施工。浇注厚度应根据振动器的作用深度和混凝土的和易性来确定。整体连续浇筑为300mm500mm,层间最大间歇时间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浇筑应从低位开始,沿长边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在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同时,也可进行浇筑,宜采用二次浇筑和夯实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的及时保温、湿养护,应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由专人进行养护,同时做好测温记录。在混凝土初凝完成前,建议立即喷淋。连续时间的湿养护不应小于14d,保温层的去除应逐步分层,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小于20℃时,最大温差即可完全消除。在湿养护过程中,应现场监测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差和冷却速度。当测量结果不符合温控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保养措施。地下构筑物应及时回填,地上构筑物应尽快进行装修,不应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其侧模和底模保温结构应在支承模设计中确定。

天气炎热时浇注混凝土时,应适当使用盖、水、冰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如将混凝土放入模具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应避免高温时期浇注混凝土。

冬季浇注混凝土时,宜采用热水搅拌、加热集料等措施,使混凝土进入模具的温度不应低于5℃。浇注后应及时保温、防潮;多风天气应采取措施,防止风、雨、雪天气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表面温差、冷却速率、环境温度昼夜不得小于4次;每班注射温度测试不得少于2次。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选定的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对称轴的半轴为试验区。探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试轴上不得少于4,以及浇注体的厚度的方向,表面,表面和底部中心测温点必须安排,和其他计量点的间距不得大于600毫米。表面和底部温度应在混凝土表面50mm以内。


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之建筑工程施工细部做法之大体积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