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什么是日全食-日全食有什么意义

发布日期:2020-04-12 15:05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什么是日全食

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故名。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是相当罕见的现象,在三种日食中较罕见的是日全食,因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时,在该区域的人才能够观测到日食。日全食是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所以时常吸引许多游客特地到海外去观赏日全食的景象。例如,在年发生在欧洲的日全食,吸引了非常多观光客特地前去观赏,也有旅行社推出专门为这些游客设计的行程。

古时,人类缺乏天文学知识,以为日食是天狗食日,或象征灾难的降临,而在日食时举行仪式。但在现代社会中,日食的这层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抛弃。

上一次发生在中国的日全食发生于年7月22日,而下一次将会于年9月2日在我国北方发生,时长1分29秒。

世界范围内下次日全食将于年7月11日和年在智利复活节岛附近出现

日食和月食的“季节”。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因太阳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

日、月食的发生必须是新月和满月出现在黄白交点的一定界限之内,这个界限就叫做“食限”。计算表明,对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8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6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日食发生。

对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2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0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月食发生。

由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有两个,这两个交点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两段时间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这两段时间都称为“食季”,它们相距半年。

太阳每天在黄道上向东移动约1度,由于日食的食限为18度左右的范围,太阳从黄道和白道交点以西的18度运行到黄道和白道交点以东的18度,大约需要36天,也就是说日食的每一个食季为36天。对于月食而言,它的食限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个食季就只有24天。

编辑本段一年之中有几次

日食的一个食季是36天,这个天数比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还要长。因此在一个日食的食季内必定会发生一次日食,也可能发生两次日食。一年之中有两个日食食季,所以在一年之内至少有两次日食发生,也可能有四次日食发生如果每个食季中都包含两个朔日的话。

·7·22·日全食纪念日

月食的一个食季为24天这个天数比一个朔望月的平均天数天还要短。因此在月食的一个食季内可能包含一个望月,也可能没有望月在内,也就是说,在这个食季内可能有一次月食发生,也可能连一次月食也不会发生。一年之中月食的食季也是有两个”所以在一年之中,可能有两次月食发生,也可能连一次月食也不会发生。

一年之中,日、月食的次数最多时可以达到六次,即四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但是实际上有时候一年之中的日、月食次数可以多达七次,即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如年就曾发生过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将来的年也会是这样年和年就曾发生过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那么,为什么一年之内的日、月食会多达七次呢

这是由于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黄道和白道的交点会不断地沿着黄道从东向西移动,每年约移动20度,这个方向与太阳沿黄道运行的方向相反,因此太阳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交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叫“食年”比一年天要短,只有天,要约少19天。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年天之内,包含了两个完整的食季和一个不完整的食季。

比方说第一个食季开始1月初,那么经过天一个食年之后,第三个食季就会在同一年的12月中旬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发生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另一种情况是一年天之内,包含了两个不完整的食季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和一个完整的食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并不是所有的日食现象都能称作日全食,其中全环食最容易被误认作日全食

日偏食中国史书上称“日有食之,不尽如勾”,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为观测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区中,观测者会看见一部分的太阳被月球的阴影遮盖,但另一部分仍继续发光。太阳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据两者中心的视距离远近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最大直径来衡量食的大小。通常日偏食是伴随着其他食相发生,如日全食。但某些日食只可能是日偏食不伴随其他食相,因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太远,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

日环食当月球处于远地点时,月球的本影锥不能到达地球到达地球的是由本影锥延长出的伪本影锥。此时月球的视直径略小于太阳。因此,这时太阳边缘的光球仍可见,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在环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

全环食全环食只发生在地球表面与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和月本影的长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于地球为球体之关系,而本影影锥接触地球时为日全食常为在食带中间,在食带两端由于影锥未能接触地球,致只能有伪本影到达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环食。所以,当全环食发生时,随着地月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先后出现环食→全食→环食。全环食发生机率甚少,最近的一次在年4月8日。

编辑本段一年中日、月食可能发生的次数归纳

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

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会发生如年

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例如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年和年。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年中有四次日、月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上面这些情况只是对全地球来说的。至于对地球的某个地点而言,一年内能看到日、月食的机会就要少得多。

另外,从上面的数字来看,一年中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发生的次数多,但实际上人们却往往看到月食的次数比看到日食的次数多。这是由于月食发生时,背着太阳的那半个地球上的人都可以看到而在日食发生时,月亮的影锥只扫过地球上一个狭窄的地带,只有在这部分地区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年3月2日夜里发生的月食,在我国、整个亚洲以及欧洲地区都可以看到。而年9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在我国只有新疆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全食,在北京只能看到日偏食,而在上海,什么也看不到。这次年的日食,是500年一次,在上海,杭州等地都可观看。

一什么是日全食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什么是日全食搜狗什么是日全食360什么是日全食

二、日全食有什么意义

导语:年7月22日上午,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看到本世纪最重要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许多地方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五六分钟。届时,月球本影将会沿长江东行,扫过长江中下游两岸许多重要城镇,目睹者人数之巨将会是史无前例的。这将是一次名副其实的“09长江大日食”!

长江大日食

日全食,一种宏伟壮观的自然天象,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所敬畏、崇拜、惊叹和欣赏。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我国曾经观测到了年9月22日的日全食农历八月初一,观测地新疆喀什、伊宁等,年2月16日日全食农历正月初一,观测地云南瑞丽、畹町等,年3月9日的日全食农历二月初一,观测地黑龙江漠河等和年8月1日的日全食农历七月初一,观测地新疆、甘肃、陕西等广大区域。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将会看到本世纪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大、绵延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以四川宜宾、湖北宜昌两地各为分界点,长江被分为上、中、下游。自宜宾起始称长江。今天,长江流域集中了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耕地,粮食总产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稻米的产量约占全国的70。今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全食带沿长江东行,中心线在上海、宁波之间的杭州湾入海,进入太平洋,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都在全食带内。所以我们称今年7月的日全食为“09长江大日食”,应不为过。

实际上,对于这次日全食,地球上最早观测到它的地方在印度西部孟买以北的沿海地区,在那里会出现一次“全食日出”的十分罕见的奇异景观。此后,日全食带会穿越印度、不丹以及我国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再进入缅甸北部,此后进入我国的云南省和四川省,成都地区的人们在上午8时刚过就可以开始观测日全食了。接下来便是上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显然,这里无疑是本次日食带上人口最密集且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

关于发生日全食的原理,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很多人都已熟知。其基本条件是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个天体,在一个特定时刻,恰好运行到非常接近一条直线的位置上。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和月球公转轨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并不重合,这样的机会很难出现。由于导致全食的月影在地球上形成的全食带很窄,只有大约200千米左右,因此全食的机会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

全食时间最长不会超过7分40秒,平均值为3分30秒。这一时间对于一次日食的全食带上的不同地点也是不相同的。本次日食的最长持续时间是6分39秒,可惜对应的地点已经在烟波浩淼的太平洋中。在上海和杭州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约5分钟~6分钟的全食时间。

至此,读者可能理解我们为什么称本次日食为“大”日食了。最重要的是平均日食持续时间长。还有,本次全食带覆盖的人口最多。以往发生日全食时,全食带经常穿越人迹罕至或无人居住的陆地或海洋。而本次全食带覆盖的人口之多,很可能将会创造历史之最。难怪有国外著名的媒体称本次日食为大日食。当然,对于这次日食观测来说,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即观测点的天气是否晴好,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调整观测地点,这是每一位热切期望亲眼目睹日全食壮观景象的观测者必须特别注意的。

意义竟何在

日全食为什么会吸引科学家和社会公众如此呢?大体上说,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是“欣赏自然”。日全食是一种自然的天象,而人类是本能地热爱大自然的。进一步说,人类有两种本能,一曰“爱美”,二曰“好奇”。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日全食现象宏伟而壮观,它是“美”的。日全食现象又非常罕见,它又是“奇”的。举例来说,在上海地区,上一次见到日全食是在年,那还是在明代的万历年间;而下一次能看到日全食,则要到年。看来,就“食机”来说,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堪称幸运的。所以,观测日全食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爱美好奇”之心以及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是“体验科学”。在远古时代,人们不理解日全食的成因,更不能预报日全食的发生。这就使日全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还产生了种种虽然看上去有趣、但难免牵强附会的故事。观测日全食,人们自然要关心、了解日食的成因,以及太阳物理、太阳构造等有关的科学问题。而且,现在天文台的计算机给出的日全食发生时间预报,其精度可准确到秒以上。这里还用不上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任何修正,只要经典的牛顿力学的结果就足够了。

今天,当广大的社会公众看着手表、在预定的时间屏住呼吸,开始惬意的观赏日全食之际,不是也体会到了科学的力量,以及科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了吗?。

二日全食有什么意义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日全食有什么意义搜狗日全食有什么意义360日全食有什么意义

三、日全食月全食图解

我是这么理解的,这样好记点。月全食是“月亮地球被吃掉了”(本为月亮不发光的,我们晚上看到月亮的光是太阳的光),月亮、地球、太阳在一直线上时,地球遮住了太阳发的光;日全食是“太阳被月亮吃掉了”,地球、月亮、太阳在一直线上,太阳正好被月亮遮住了

月食一般包括月全食、月偏食、半影月食三种。由于地球的直径远远大于月球,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运行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阴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被地球阴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另外,太阳的直径要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所以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

日食过程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

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

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食甚

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

生光

对日偏食来说,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在生光将发生之前,钻石环、倍利珠的现象又会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但也是很快就会消失。接着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原来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色球层、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复圆

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

三日全食月全食图解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日全食月全食图解搜狗日全食月全食图解360日全食月全食图解
更多关于什么是日全食
更多相关:百度什么是日全食搜狗什么是日全食360什么是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