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什么是3d打印技术-去美国做了3d打印种植牙

发布日期:2019-12-13 00:54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去美国做了3d打印种植牙

这个是可行的。国外已有实例。国内在北京、上海试点。

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生物3D打印技术迎来产业化契机——

  种牙,3D打印一次成型

本报讯(记者 童曙泉)种植牙前,先3D打印一颗与牙槽严丝合缝的牙模型;骨损伤手术前,先3D打印一个1:1的骨骼模型;利用活的细胞进行纳米级的3D打印,可以制造出心脏瓣膜、皮肤、耳朵……

在市科委新材料发展中心日前组织召开的北京生物三维(3D)打印前沿技术研讨暨成果对接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北医三院等单位的生物制造技术专家,描述了“生物3D打印”智能制造的技术进展和广泛应用前景。依赖生物领域的3D打印技术,“制造业”将重回北京经济版图,以“智能制造”的形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大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唐志辉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始动物实验,用生物3D打印技术完成补种牙等口腔修复。对补种牙的人来说,这意味着可以获得一颗和之前几乎一模一样的牙齿。

传统补种牙手术前,需要先等上几个月,等患者牙槽骨伤口愈合,然后在牙槽骨上打一颗固定假牙用的“螺纹钉”,再过几个月才能在这个“螺纹钉”上安装假牙。整个过程患者至少需要跑三四趟医院,花费大约半年时间。如果需要填补修复牙槽骨,耗时会更长。

应用新的生物3D打印技术,患者如需要补种植牙,只需要在医院的口腔门诊拍摄X光片,3D数据可以同步传送到郊区的某个工厂,3D打印设备立刻就能用骨质材料进行打印,牙冠部分和原来一样,并与两边牙齿紧密结合。即使加上中间的运输等过程,患者也可以在几天内就种上新牙。

“更重要的是,3D打印的牙齿有自己的牙根,与牙窝严丝合缝,无需额外填补骨材料。”唐志辉介绍,也无需制备植牙孔固定,几乎没有新的创伤,患者会觉得重新“长”出一颗自己的牙。新的技术使手术更简单,种一颗牙的费用也有望从目前的1.5万元左右下降到5000元。

唐志辉透露,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这一技术将在人体上试用。半年内有望在小范围内试用,批量生产和应用大约还需要至少一年多时间。(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这一生物3D打印技术可不光用在种植牙上,也可以用于制作个性化的人工膝关节、髋关节等。比3D打印牙齿更高级的,还有清华大学孙伟团队在国内率先实现的单个细胞生物3D打印,通过细胞组装,模仿天然组织和器官的结构。这样的活细胞3D打印,需要将打印喷头控制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级,通过细胞直接装配组织器官,或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将干细胞等与基质材料、生长因子等一起构成微滴单元,装配成三维结构后,在实验室最终培养成所需的皮肤、心脏瓣膜等组织和器官。目前,这个团队已经成功制成兔桡骨、人工耳朵等产品。活性大段人工骨的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申报临床实验批号。

新材料发展中心主任肖澜告诉记者,目前北京的生物3D打印技术刚刚起步,研发与应用相对脱节,制约了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希望通过搭建产、学、研、用的互动桥梁,促进各方紧密合作,推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据他估计,未来几年,这一产业规模有望达到数百亿元。

据了解,3D打印已列为美国重振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国政府不但建立了相应的国家创新研究所,还计划首期投入5亿美元用于研发和产业化。作为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以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大规模生产后,由于智能制造完全可用相对低廉的成本完成个性化生产,对现有制造业将形成极大冲击。

“3D打印牙” 费用减少2/3

 患者种一颗牙的费用从1.2万至2万元不等,传统技术的花费包括三部分:手术费、种植体成本、假牙冠成本。其中仅牙冠部分,以现在最流行的烤瓷牙为例,成本大约在2000元至3000元;镍铬(即不锈钢)牙冠也要1000多元。如果使用3D打印技术,总费用降低到约5000元。其中手术费变成诊疗费,大为降低,而且打印一颗牙加上材料费,成本只有50元左右。

  本报讯(记者 雷嘉)做一次CT,回家等两天,牙医就会拿出一颗与你原来失去的牙一模一样的合金“3D打印牙”,无需麻醉和手术,往牙床里一塞,种牙就完成了——3D打印的科技浪潮已经进入口腔医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现在复杂而昂贵的种牙技术。北大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唐志辉大夫已经把生物3D打印技术应用于补种牙等口腔修复,并进行到了动物实验阶段,2至3年后有望被批准应用于人体。

  时间比较

  传统补牙:要等约半年

  现在采用的传统种牙技术,患者拔牙后要先等3个月,等牙槽骨愈合后,再在牙槽骨上种植进一颗椎柱状合金,即螺纹钉,以代替原来真牙的牙根,再等2到3个月,才能在螺纹钉上装上假牙冠。整个过程耗时约半年,其间患者要来医院三四次。

  3D打印牙:最快只需3至4小时

  患者拔牙后只要做一次“椎形束CT”,唐志辉就能获得三维牙根数据,再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后,把数据传给生物打印的专业工厂,3D打印机就能用钛合金或氧化锆打印出与真牙一模一样的假牙。打印一颗钛合金牙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而氧化锆牙只需3至4小时。无需麻醉和手术,牙医把假牙往患者的牙床里使劲一塞,种牙就完成了,与左右牙齿严丝合缝。

  技术比较

  传统补牙:技术门槛高

  唐志辉告诉记者,传统种牙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无菌环境的手术室,更需要牙医掌握精密的技术,并积累一定经验,否则一旦人造牙冠与合金牙根之间留下缝隙,细菌就会轻易进入人体,如果假牙与左右牙齿结合得不紧密,患者也会不舒适。就是对牙医的技术和修复材料的技术要求都很高,国内一些小城市甚至至今不能做种牙,就连北京也不是每个医院的口腔科都能做的。

  3D打印牙:简单培训就能掌握

  而3D打印的假牙有牙根,是一个无缝的整体,无需以骨材料填补骨与植入体之间的空隙,在普通牙科诊室就能完成植入,普通牙医经过简单培训就能掌握这项技术。

  成本比较

  传统补牙:费用1.2万至2万元

  患者种一颗牙的费用从1.2万至2万元不等,传统技术的花费包括三部分:手术费、种植体成本、假牙冠成本。其中仅牙冠部分,以现在最流行的烤瓷牙为例,需要3克黄金,成本大约在2000元至3000元;镍铬(即不锈钢)牙冠也要1000多元。

  3D打印牙:总费用降到约5000元

  如果使用3D打印技术,总费用降低到约5000元。其中手术费变成诊疗费,大为降低,而且打印一颗牙加上材料费,成本只有50元左右。

  进展

  3只比格犬已经装上“打印牙”

  唐志辉的研究目前进行到了临床前研究的动物实验阶段。他带着几名学生已经给三只比格犬换上了3D打印的假牙,目前三只狗都适应良好,没出现不良反应。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规定,用于人体的植入物要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植入物的生产厂家也要通过检查。一切顺利的话,2至3年后3D打印的假牙有望被批准用于人体。“但是现在已经有人强烈要求我给他们装3D打印牙了,”唐志辉说,“比如(与我合作的3D打印)工厂的人,他们都相信自己的材料和技术。”

  3D打印的“部件”植入人体在国内外都已经有先例。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的相关研究已进入临床观察阶段,为近40位患者植入了3D打印出的“骨骼”,用的也是钛合金材料。

  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尚待时日。除了国家规定的安全实验环节,3D打印设备的发展也是重要一环。唐志辉他们使用的可不是普通几万元的3D打印机,而是价值数百万元的高端金属打印机,可用于国防军工制造业,国内尚不能生产。

  摄/本报记者 耿蕾

一去美国做了3d打印种植牙

二、3d打印行业薪水怎么样

3D打印产业链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3D打印机设备制造商、3D模型软件供应商、3D打印机服务商和3D打印材料的供应商。因此围绕3D打印的产业链会产生很多机会。在3D打印产业链里,除了出现大品牌的生产厂商外,也有可能出现基于3D打印提供服务的巨头。以下两个例子说明3D打印服务的创新

从中期来看,与传统的制造技术形成互补。相较于传统生产方式,3D打印技术的确是重大的变革,但目前和近中期还不具备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领,也不会是传统制造业的终结者。目前的3D打印技术在复杂构件、新产品开发、协同制造和实现创意方面较有优势,最理想的应用是在个性化或者定制化的领域。因此,近中期还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制造技术,应该是优势互补。

3D打印技术虽然也许会重振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但是短期内还难以颠覆整个传统制造业模式。理由有三:一是3D打印只是新的精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相比于机器化大生产,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平行和互补关系;二是3D打印原材料种类有限,决定了绝大多数产品打印不出来;三是个性化打印成本极高,很难实现传统制造方式的大批量、低成本制造。

综合3D打印产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未来行业发展存在以下趋势特点:

1)3D打印个人消费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个人制造”的兴起,在个人消费领域,3D打印行业预计仍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有助于拉动个人使用的桌面3D打印设备的需求;同时也会促进上游打印材料(主要以光敏树脂和塑料为主)的消费。

2)3D打印金属材料应用程度不断加深

在工业消费领域,由于3D打印金属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金属本身在工业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前瞻预计,以激光金属烧结为主要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将会在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中,获得相对较快的发展。中短期内,这一领域的应用仍会集中在产品设计和工具制造环节。

3)产业链上的专业分工会进一步深化

现阶段,主要的3D打印企业一般以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的综合形式存在。这是由产业发展初期技术推广和市场规模的限制所致。长期来看,产业链的各环节会产生专业化的分离:专业材料供应商和打印企业会出现,产品设计服务会独立或向下游消费企业转移。3D打印有望转化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具平台。

4)国内3D打印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工业应用,还是个人消费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国内在激光熔覆方面的技术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助于在以激光烧结为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领域进行发展。对于个人消费领域,应用的推广速度取决于对于3D打印这一技术认知的提高,以及相关辅助平台,如软件设计,制作文件库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认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就未来的长期的需求增长而言,前瞻相对看好上游打印材料和个人3D打印设备的制造企业。就前者而言,在通用化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广的基础上,专业化的材料供应企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个人消费到工业制造,无论是哪个领域引来快速增长,对于耗材的需求都必不可少。

二3d打印行业薪水怎么样

三、什么是3d打印机木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原理技术

3D打印机,已成功打印一辆F1赛车 [2]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打印机可以打印电脑设计的平面物品,而所谓的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打印机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通俗地说,3D打印机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3D物体的一种设备,比如打印一个机器人、打印玩具车,打印各种模型,甚至是食物等等。之所以通俗地称其为“打印机”是参照了普通打印机的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这项打印技术称为3D立体打印技术。

打印过程

三维设计

英国工程师“打印”出无人飞机 [9]

三维打印的设计过程是:先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建模,再将建成的三维模型“分区”成逐层的截面,即切片,从而指导打印机逐层打印。

设计软件和打印机之间协作的标准文件格式是STL文件格式。一个STL文件使用三角面来近似模拟物体的表面。三角面越小其生成的表面分辨率越高。PLY是一种通过扫描产生的三维文件的扫描器,其生成的VRML或者WRL文件经常被用作全彩打印的输入文件。

应用领域

海军舰艇

2014年7月1日,美国海军试验了利用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制造舰艇零件,希望借此提升执行任务速度并降低成本。

航天科技

2014年9月底,NASA预计将完成首台成像望远镜,所有元件基本全部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NASA也因此成为首家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整台仪器的单位。

医学领域

3D打印肝脏模型

日本筑波大学和大日本印刷公司组成的科研团队2015年7月8日宣布,已研发出用3D打印机低价制作可以看清血管等内部结构的肝脏立体模型的方法。据称,该方法如果投入应用就可以为每位患者制作模型,有助于术前确认手术顺序以及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法。

3D打印头盖骨

2014年8月28日,46岁的周至农民胡师傅在自家盖房子时,从3层楼坠落后砸到一堆木头上,左脑盖被撞碎,在当地医院手术后,胡师傅虽然性命无损,但左脑盖凹陷,在别人眼里成了个“半头人”。

3D打印脊椎植入人体

2014年8月,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地为一名12岁男孩植入了3D打印脊椎,这属全球首例。据了解,这位小男孩的脊椎在一次足球受伤之后长出了一颗恶性肿瘤,医生不得不选择移除掉肿瘤所在的脊椎。不过,这次的手术比较特殊的是,医生并未采用传统的脊椎移植手术,而是尝试先进的3D打印技术。

3D打印手掌治疗残疾

2014年10月,医生和科学家们使用3D打印技术为英国苏格兰一名5岁女童装上手掌。

3D打印心脏救活2周大先心病婴儿

2014年10月13日,纽约长老会医院的埃米尔·巴查博士(Dr.Emile Bacha)医生就讲述了他使用3D打印的心脏救活一名2周大婴儿的故事。这名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它会在心脏内部制造“大量的洞”。在过去,这种类型的手术需要停掉心脏,将其打开并进行观察,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决定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三什么是3d打印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