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沈括发明了什么-沈括发明了造纸术

发布日期:2019-12-16 05:10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沈括最大的发明

这应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沈括博学多能,成就很多。在司天监时,观测气象,绘图多幅,改造仪器;撰浑仪、浮漏、景表三仪;所提倡历法,与今阳历相似。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二级等差级数的术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他由雁荡等山的地形认识水的侵蚀作用;从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遗迹,得知冲积平原形成的过程。医学方面,著《良方》十卷。著述传世的尚有《长兴集》。出使辽国时所撰的《乙卯入国奏情》、《入国别录》,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保存一部分。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声学、光学和磁学三个方面。他精通音律学,《梦溪笔谈》中有整整两卷是专讲音律的,用纸人做实验来显示声音的共振,就是他的一个发明,而同样性质的实验,在欧洲比他晚了五个世纪。

一沈括最大的发明

二、指南针是沈括发明的

不是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梦溪笔谈》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书中谈到磁学和指南针的一些问题。他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磁石都有N和S两个极,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现象并坦白承认自己没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进一步探讨。

二指南针是沈括发明的

三、沈括发明了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印刷术由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溶,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间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三沈括发明了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