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在东方主战场上,中国人民同法西斯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苦的斗争。今天推出的农业网络纪念抗战“农产品在抗战”,讲述了硝烟的背后,从大地上伸出援手。 桐油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它是由泡桐的果实压榨而成。是一种具有优良干燥性能的植物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中国的桐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桐油因其燃烧快、干燥快、耐酸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舰、商船、潜艇、飞机等装备中。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大量工商业,特别是矿产资源被日本人掠夺;许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繁荣起来的著名民族企业被迫搬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国内原材料、运输和市场也受到战争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这个古老的国家,由于几个世纪的贫困和军阀之间几十年的混战而变得衰弱,急需财政支持。当时,欧洲国家被法西斯德国的扩张,而美国在太平洋的另一边,虽然知道日本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不能直接表达支持中国由于国内孤立主义的盛行和非军事干涉。 面对这种局面,前往美国寻求帮助的金融家陈光复和学者胡适,利用他们的人脉无情地游说美国官员和金融家。最后,他们绕过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以经济借款的形式实施了迫切需要的军事援助。其中,第一个是2月8日,在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代表,中国签署了代表纽约世界贸易公司,桐油贷款合同——中国出售桐油作为抵押,美国进出口银行为贷款美元,这家中国公司45毫米,年息期限5年,这家中国公司在这段时间公司出售220000吨桐油。这笔贷款的主要目的是购买汽车和改善滇缅公路的交通,解决了中国抗战物资的迫切需求。 桐油借款合同被广泛认为是中美战争合作和对华援助的开端。虽然对中方来说,桐油借款条件苛刻,极不平等,但这种借款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增强国民政府的抗日能力,增强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仍未摆脱“石油贫国”的标签,急需汽油和柴油。在签约同游贷款前,彭水、四川、贵州等地均有民营企业开采同游汽油、柴油、煤油。< / p > < p > 2016年6月,在湘西的一次重大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占领之河在中国空军机场情节,打开了中国反日本前战场从国防到反攻阶段的前奏。在这场战斗中,从芷江机场起飞的中美战斗机,燃烧的汽油来自贵州铜仁——提炼自桐油。 最后,有个小故事:在浙干战役中,饥饿的日本士兵在浙江省的一个村庄里寻找食物。他们发现了一种金黄色的油。看这里你应该明白,没错,日本人吃桐油。 事件发生后,日军曾多次登广告,桐油不能吃,但士兵们仍频繁行动。其中最激烈的一个例子就是从武夷袭击到丽水一个日军旅,因为吃了桐油天妇拉,整个旅在36小时内失去了战斗力,并与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