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讽刺

发布日期:2019-12-29 11:00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古代楚国的歌曲

阳春白雪成为了高雅音乐的代表,下里巴人成为通俗音乐的代表

到了近现代阳春白雪指高雅,不易被大众接受的文艺作品

下里巴人指通俗,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作品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曾著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词后来被用来泛指通俗和高雅的文艺作品。

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二、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讽刺

展开全部阳春白雪

yáūnbáixuě

释义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正音春;不能读作“cūn”。

辨形雪;不能写作“血”。

近义曲高和寡鲲鹏图南

反义下里巴人阳阿薤露

用法常跟“曲高和寡”连用。也常和“下里巴人”搭配使用;并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

英译sth。

曲高和寡

qǔgāohèguǎ

释义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正音曲;不能读作“qū”;和;不能读作“hé”。

辨形和;不能写作“合”。

近义阳春白雪

反义下里巴人

用法多含讽刺意味。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结构联合式。

例句

①通俗读物就应该写通俗些;否则~;看的人就不会多。

②老教授这部力作很有学术价值;但~;买的人很少。

成语故事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喂,是的,有这回事。请大王宽恕我,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的少多了,但还有好几百人。

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难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个人了。”说到这里,宋玉对楚王说:“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楚王听了,说:“哦我明白了!”。

二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讽刺

三、阳春白雪的现代意思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后传入楚国: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三阳春白雪的现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