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定
不修定不能生智慧,纵有佛法知见,亦与世间学问知识无异,不能断烦恼;修禅定能引发神通前相,使人能于佛法生起信心: 金刚跏趺,如佛之威仪而坐。令两膝与尾闾三点支持全身之重量。从两膝引一直线,与两腿构成一正三角形。 身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后。从发际以上四指顶门之处,垂一直线,令此线通过喉心、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即可。 两肩齐平,不可左右低昂。两臂置于身之两旁,令与肩平。两手心向上,右手压左手,两手拇指端相拄,手掌边沿靠腹部,手背置两足上。 头微向前倾,作垂目观鼻之意。不可太倾太仰或偏左右。 眼不太张太合,作注视鼻端之意;目光注意鼻端,鼻端与心垂直。两手心及两足心皆趣向聚合于肉团心,如是则全身精神凝聚。 唇齿顺其自然,但不可张口呼吸。 舌应令着上腭。但人舌有长短,亦不必勉强。 息出入不可令作声,不可粗猛,不可急,不可滑。应令轻细,至自己亦不感觉气出入。但不可注意令细,若注意令细,则气息反粗。 坐时腿部应盖覆令暖,暑天至少亦应盖覆一层单布,身体上部应稍凉,不可过暖,暖则易生昏沉。 头之后部及颈部,不可受风。天寒应以披单覆之,但头之前部不可盖覆。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禅定、搜狗禅定、360禅定 |
二、禅定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净空法师禅宗是险道,为什么?禅跟密都容易着魔,如果没有真正善知识在你旁边,你稍稍偏邪一点他把你扶正,没有这种人在旁边,一着魔就全毁掉了。净土稳当,因为净土走的是有门,禅走的是空门,那个不好走,它要离一切法, 所以极乐世界的品位,不能以一般通常这种常识来看它,它是个特殊的,凡夫可以立即成佛。禅宗走的是这个路子,没有想到净土宗走的也是这条路子,而且净土宗走的路子稳当,你决定能成就。禅宗是险道,为什么?禅跟密都容易着魔,如果没有真正善知识在你旁边,你稍稍偏邪一点他把你扶正,没有这种人在旁边,一着魔就全毁掉了。这个毁掉之后,我们看到了,都送到精神病院去了。 净土稳当,因为净土走的是有门,禅走的是空门,那个不好走,它要离一切法,净宗有一法给你,指方立相,它指点你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心可以在那里着。立相是立极乐世界,立阿弥陀佛,你心里头有个依靠,禅宗没有。你看目的相同,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阿弥陀佛的方法比禅宗就微妙太多了。净宗里头有顿有渐,完全看你的功夫,功夫就是离欲。你真正把欲望放下,这功夫十足,你可以一生成佛。 还有一点点没放下,也行,它有三辈九品,你从下下品慢慢再上升。如果全放下,立刻就上升了。 我们再看下面批注,「又《无量寿经钞》曰:憬兴明许三辈九品,凡夫往生。故彼释云:一、凡小往生。二、大圣往生。言凡小者,指三辈」。憬兴法师讲得好,明白、肯定,这个「许」我们说为肯定,明白肯定的说出三辈九品是凡夫往生,没有一点怀疑。我们今天也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了,我往生极乐世界能不能上上品往生就成佛?能。只要你做到离欲深正念,这一句做到就行。正念是什么?正念就是诚恳,印光大师讲的诚敬。 你具足万分诚敬,你就跟惠能大师一样,惠能是大彻大悟,你往生极乐世界上辈上生,那就成佛了,甚至于可能比惠能大师还要高。惠能大师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华严经》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不知道他在哪个等次里头。净宗这个比那个殊胜,果然是具足万分诚敬,离欲深正念,肯定是上辈往生,上辈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个比惠能大师高。 净宗殊胜,诸佛赞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我们前面读过,赞叹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佛佛道同,为什么诸佛赞叹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他度众生的方法太妙了!憬兴大师的解释,他说,一、凡小往生,凡是凡夫,小是小乘;第二、大圣往生,大圣是大乘。所以言凡小者,指三辈,这个三辈往生的人,里头有凡夫。那三辈是什么?上品上生有凡夫。大圣往生那不必说了,大圣往生全都是在上辈,绝不在中下,这个没有问题。 但是我们要相信,凡夫往生也能到上辈往生,《观经》里头的九品也能够上品上生,这是不可思议的。这个话有理论、有事实根据的,绝对不是随便说的。 「又《游心安乐道》」,这本书里头说,「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故知净土宗意」,净土宗的本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这个话说得很清楚,这都是祖师大德说的,四十八愿原先就是为一切凡夫。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就是法藏比丘看到六道众生太苦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回不了头来,八万四千法门度不了他们,他们的业障太重、烦恼太深,所以发愿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 帮助苦难众生,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事难;在大乘里面,帮助他成菩萨,十信的菩萨,再提升十住,再提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个可以,慢慢来。不经历这些阶级,从凡夫就提升到佛,这个没有人相信,难信之法。但是阿弥陀佛真做到了,刚才说过了,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众生本来是佛,就凭这个道理。本来不是佛,那是提不上去的,他本来是佛。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大乘经论里面这些常识都知道,凡夫为什么成不了佛?三种烦恼障碍你,第一个是无明烦恼,第二个是尘沙烦恼,第三个是见思烦恼。如果你把这个三种烦恼统统放下,就成佛了。所以在大乘教里,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这一念转过来,就成佛了,一念觉就成佛了,一念迷,那就是众生。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就根据这个理论延伸出来的,理论是坚定的,没有丝毫怀疑的,你本来是佛。 所以《观无量寿经》那部经里头只讲两桩事情,讲净宗的理论跟净宗的方法,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所以《观无量寿经》讲方法、讲理论,理论是什么?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就说的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佛不在外头,佛是你自己的真心。你的心本来是佛,现在你又想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这是净宗理论的根据。 那怎样回头?念佛就行了。我天天念佛,这是什么?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大乘、小乘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现在让我的心想,专想阿弥陀佛,专想极乐世界,不想别的,没有妄念、没有杂念,一心一意专想弥陀,专想极乐世界,他就真成佛了,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大家讲经教学,从来没有中断,我们一遍听了没开悟,再听第二遍,他常常重复讲,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每一天都有新往生的人,所以你可以不断的听,每一天都有新去,从十方世界去往生不知道有多少。到你真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毕业了,你才离开讲堂。进讲堂的时候是学生,离开讲堂时成佛,真不可思议!记住极乐世界是法性身,是法性土,跟我们这世界完全不一样。 法性身的身体不需要吃饭,不需要饮食,这就省事,不需要睡眠,你学习不间断。我们吃饭会间断,睡眠会间断,极乐世界不需要睡眠,不需要吃饭,所以你学习不中断。讲堂坐久了,其实他也不会累的,想到外面去走走,可以,池边、树下统统都在说法;换句话说,你听经闻法不会中断。讲堂外面,树会说法、鸟会说法、风吹树叶会说法、流水的声音会说法,六尘都说法,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这个世界不能不去,而且是我们自心变现的;换句话说,是我们的老家。唯心净土,自己的心,自性弥陀,这是说明极乐世界这块大地跟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体,关系太亲切了。父子一体,还两个身体,我们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没有分。所以想去就去,没有忧虑的。这个地方,阿弥陀佛的世界我能去不能去?我跟阿弥陀佛有没有缘?你还在打这些妄想,错了,那是你完全不认识,不了解。真认识清楚,搞清楚、搞明白,晓得那才是真正的家乡。 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更据本品开口便道曰: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这讲得多清楚,「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这是经文。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一丝毫不再怀疑,我这一生当中不再走岔路了,不再走弯路了,我就是康庄大道,就这一条路,其它的东西可以放下。学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你们哪个欢喜给谁,给你们;「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你们喜欢都可以去学,我不干了,我就走这条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功。 「经中三辈,只是十方之诸天人民」,没有说菩萨、声闻,这是《无量寿经》上说的。「故知三辈所指,首在凡夫。但经中亦兼为圣人」,因为有十方菩萨、声闻他们发愿往生,当然接纳,阿弥陀佛不排斥,统统都收。在此地我还得补充一句,在我们这个世界信仰其它的宗教,要念佛往生能不能往生?无论从理上讲、从事上讲,决定得生。为什么?是心是佛,没有说只限于学佛以内,佛门之外不算,没有说这个话。 经上常讲一切众生,你看此地讲的十方世界诸天人民,那个诸天里头就有很多宗教,不就都包括在其中吗?所以无论信仰哪个宗教,不必改,你就专门信仰你那个宗教,把你祈祷所修的、断恶修善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得生。到临终的时候,临命终时,只要一念阿弥陀佛、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不必改变宗教,把你们宗教的教主都看成是阿弥陀佛,这就行了;把宗教的经典都看成《无量寿经》,是一不是二,可以讲得通的。 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人人都有分。 所以这一段讲的,三辈所指,首在凡夫。但经中亦兼为圣人,「如《菩萨往生品》」,这个里头有说,「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要是说往生菩萨的名字,说一劫都讲不完。往生的人太多太多,极乐世界能容得下吗?我们在《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上得到很多信息,容纳得下,为什么?它称性。《华严经》上只要称性,称性没有大小,称性没有内外,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称性没有相对的,称性没有时间,称性没有空间。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无限大,包括我们这个世界在内,为什么?它是法性,法性不可思议。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禅定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搜狗禅定最大的危险是什么、360禅定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
三、虚云老和尚预言2020年
大成就者不昧因果,即便是释迦牟尼佛也曾经多次示现自己的果报。 因果是很复杂的,唯有佛陀的遍知才能明了的。 所以不要随便评论别人的果报,自己的行为最好了。 虚云老和尚是近现代禅宗泰斗,其修行已经完全融入了行住坐卧中,时时处于定中,而修禅点对于身口意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说是半闭眼睛观鼻子,鼻观心,这样来专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您看到照片好像是闭着眼,其实是半闭着眼睛,处于定中的缘故,请看第二张图,据宣化上人的开示中说他看到这照片的时候知道虚云老和尚要走了; 虚云禅师,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鼓山、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是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虚云老和尚预言2020年、搜狗虚云老和尚预言2020年、360虚云老和尚预言2020年 |
更多关于禅定 |
---|
更多相关:百度禅定、搜狗禅定、360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