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新的药店经营技巧
我国的药店正朝着国际化的连锁经营管理的道路前进,既然要与国际化的药店接轨,那么就应该吸收国外药店的经营技巧。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药店经营技巧汇总。希望给所有医药人一些帮助。
技巧一:创新经营 进入21世纪,科学管理,创新经营是加强店管理的新要求,也是提高药店管理水平的标准。 经营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不实践,在实践中使科学思维得到提炼和升华。创新推动药店经营管理进步取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如今,药店经营管理处处存在着创新机遇,药店经营管理不能墨守成规,若如此,管理就会走入死胡同。 技巧二:管理细化 体制、管理艺术性和社会支持等都是提高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应引起重视,全面把握,不能放松: 首先,获得GSP认证是实现经营管理升级的保证。 GSP是医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是国家规定医药经营企业必须达到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药店从进货、质检、柜台展示、药品摆放、价格管理、财务核算、顾客服务、药品销售等具备进、销、存等一套经营管理程序,这一套经营管理程序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药店管理上水平、上档次。 其次,管理的艺术性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经营管理是讲究艺术性的,不是盲目和照本宣科。21世纪充满竞争和挑战,加强药店管理更注重艺术性,药店不再是靠降价获利,而是靠过硬的管理。管理又是依靠管理者的管理艺术,按照管理的法则,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营。 再次,争取社会支持是药店发展的必要保障。 药店虽小但与社会联系密切,药监、工商、城管、卫生等多方面都与之有关系。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是药店发展的重要条件,否则难以存在下去。因此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药店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技巧三:质量为上 衡量一个药店管理水平的高低,药品质量的好与坏是重要标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要严格按照GSP管理要求进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从进货到销售一条龙管理。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杜绝有质量问题的商品销售。 技巧四:高新技术 本世纪是知识、技术的时代。医药零售经营正向规范化、现代化、连锁化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管理方式和手段日新月异,对推动药店管理进步有重要作用。医药管理软件的开发对加强连锁经营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管理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代技术成为连锁经营远程管理、网上购物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药店管理必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否则将会落后于时代。 技巧五:联大靠强 新世纪,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药店“单打一”式的经营方式将会落伍。开放式、联合式已成为经营管理发展的主流。药店经营管理应在做大做强方面做工作,走联大靠强之路。做大做强要在药店经营面积、经营规模、应用人才等多方面打拼。药店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借助大企业、大资金将自己扶持起来,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 详细参考资料:http://www.bjbaicaotang.com/bbx/475248-475248.html?id=14113&newsid=566978
|
二、为什么很多药店要转让
现在上海这边开药店都基本不挣钱,网购冲击,房租高,人工成本增加,老板很多都赔钱!唉! 药店面对租金的压力比其他店铺要小,很少药店开在闹市区,都是在居民区附近,地段不算特别好 药店因为专业性,竞争少很多,虽然近年来网上药店兴起,可是仍然有很多人选择去实体药店购买药物。 药店和药厂合作关系,收入不单单来自药物销售,也来自医疗器械推广等。资金来源多,经营难度相对低 药店转让都是转让给药店,很少店主选择空转,白白浪费一店的药品。或者这家店不做了,会在其他地方又开一家同样的药店。让人感觉药店没有很多转让,其实是在同个圈子流动而已。铺先生上面有很多店铺信息,你可以去看看。
|
三、2020年药店的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 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儿服务等等)。 医学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更多的人们,在社区医学服务的基础上,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就诊医院。所谓方便就医,已不再是区域观念,也不是距离概念,而是指要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多元因素进行考虑与判断的概念。 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其出路是:一、化整为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二、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益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最终不得不宣告倒闭。 。 二、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有名片大小,最多二、三张,就足可以记载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录,而是个人一生的健康与疾病变化的记载。可以预料不会操作计算机甚或操作不熟练者,在未来恐怕难以成为一名好医生。 人类基因组工程预计到2003年,最多到2005年就可完成,再过10年,也许要想知道每个人的基因图谱,都将成为可能。医生可根据这张图谱,正确地作出某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实施基因治疗和生活指导。所以有人画张漫画,患者来看病时,医主可以问他是否带着他自己的基因图谱档案,患者也可以问医生是否具有解读某种级别的个人基因图谱的资格许可证。 当今,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市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医学咨询或医疗、预防等辅助手段,电子医疗和网上医院一定会走向社会,走入市场。但必须强调一句,无论科学怎样发达,诊断或治疗手段如何先进,电子医疗、远程会诊都不能代替最基本的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直接的诊疗。各种先进的医疗手段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基本功,而医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只是医生基本功之一。 三、医学工作的范围将从"出生到死亡"扩展为"生前到死后" 既往,人们认为"人从生到死,总离不开医生"。如今,在人还未出生的时候(胎生期),医生就可以对某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可进行外科治疗,从而矫正畸形、修复缺损,待手术完毕,再把胎儿还纳***,使胎儿正常发育,待其成熟后娩出。此时不仅畸形或缺损得以矫正,而且连瘢痕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胎儿外科。当今的医院儿科还只是从新生儿开始,在不久的将来,在妇产科和儿科之间,将出现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胎儿学科。 四、第二次卫生革命处于攻坚阶段,人类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已初见端倪 以各种菌苗、疫苗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使传染病的流行得以控制。以天花的根绝和脊髓灰质炎的消灭为重要标志的人类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当今,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是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和其他老年病。 可以预计,当今的医学难题--癌症再过20年有望被攻克。有人已明确指出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下降50%,大部分患者可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发的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避免发生截瘫。有些国家,人的平均寿命已突破80岁,中国已突破70岁,随着癌症的被攻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进展,到2020年至2030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 五、新理论新技术推动医学向前发展 人类基因组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对解开人类自身的诸多秘密,甚至包括感知、思维、记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将取得重大进展。疾病发生及防治,特别是精神疾患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研究也许会有新的突破。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的医药产品将不断涌现,除治疗疾病以外,对维护健康、保持良好机能状态会有很大的帮助。医药市场上维护健康、改善功能的药品,也许比治疗疾病的药物更加火爆、更加热销。 在生物技术领域里,除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之外,细胞工程特别是干细胞的保存、增殖及应用技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会引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使许多过去的所谓绝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放射病、甚至肿瘤,都有得以治愈的可能。由于组织工程的研究捷报频传,软骨培养成功,血管培养成功,可以预计诸多组织的培养成功,对修复外科、畸形矫正,以至美容整形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蛋白质工程学也许是继人类基因组工程学之后,下个世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譬如,如何将动物的白蛋白,经过少数几个氨基酸的置换,制成与人白蛋白相近或相同的物质;如何降低异种蛋白的抗原性,使其在临***得以广泛应用而又避免过敏反应;如何提高肿瘤的抗原性,进而研制成功肿瘤疫苗,并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老年人群除了心脑血管疾患、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病以外,还有近10%的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而老年妇女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老年人群是最需要医学呵护,最需要卫生资源的人群。如果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未来的社会将不堪设想,而当"一个孩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时,其社会负担将难以承受。 同时,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和法制的健全,脑死亡法的颁布和安乐死法案的实施,将是21世纪初叶医学、伦理、法律方面的重大事件。实施脑死亡法,不仅是对人类伦理的扶正,也是卫生资源从消耗、浪费到有效利用的一次革命,有百利而无一害,建议我国政府和人大抓紧对这一问题的论证。继1993年荷兰正式颁布安乐死的法令之后,另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探讨实行安乐死的可能性。实行安乐死,不仅是对人道主义的弘扬,而且是一种特殊人权的体现。当然立法要严密,程序要严格。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种医学伦理学的革命,应当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