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表作
诗歌主要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散文主要有《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学术著作有《〈孙子兵法〉注》。具体如下: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代表作、搜狗代表作、360代表作 |
二、陆游代表作
陆游的代表作品 《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陆游代表作、搜狗陆游代表作、360陆游代表作 |
三、李剑波代表作
叶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书成海录;赋就云官。——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崇安人叶廷珪,字嗣宗,政和年间进士,官德兴知县、太常寺丞,后因与秦桧不和,以左朝议大夫任泉州知州。喜爱读书,到处借阅异书,选择那些能用的内容抄录下来,命名为《海录碎事》。下联典指宋代长洲人叶清臣,字道卿,好学而善作文,天圣年间入试时,作《云瑞纪官赋》,名列第二。历官两浙转运副使、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 水心司业;法善追魂。——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叶适,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永嘉人,永嘉学派的代表。淳熙年间进士,历官太学正、司业、博士、宝文阁待制、吏部侍郎。晚年闭门著述,自成一家,在哲学、史学、文学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著作有《水心文集》等。下联典指唐代括苍人叶法善,字道元,世代为道士,高宗时被召入京,又历中宗朝,睿宗时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他曾求刺史李邕为其祖父作碑文,文成又求书写,李邕不答应。相传一天夜里,李邕在梦中又见他求书,便高高兴兴地为他写好,人称“追魂碑”。 二孤得偶;双溺全忠。——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叶杲卿于桂州执法,武化令夫妇俱死,遗二女,叶杲卿怜其孤,娶为二子妇。下联典指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入京,兵部主事叶汝璜与妻王氏赴水同死。 石榴应兆;累叶传芳。——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叶祖洽熙宁初与同郡上官均分别中第一、二名进士,应“郡庠石榴,先结双实”之言。下联典指北宋·叶致远为直学士,王安石赠诗中有“冠盖传累叶”之句。 清平似水;介节如山。——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叶直,字古愚,浙江石门人,为官清而平,善画山水。叶祖洽,字敦礼北宋邵武人,熙宁年间状元,历官校书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洪州知州等。相传他进士时,府学中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两个果,人们都以为是祥兆。发榜时,果然叶祖洽第一,同郡的上官均第二。下联典指南宋·叶顒,字子昂,仙游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州、尚书郎、右司谏、吏部侍郎、尚书,官至参知政事(宰相)。他为人清介,磊落直率,为官清廉,生活俭朴。 南阳望族;东粤名家。——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粤东地区(潮汕、梅州地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介绍) 叶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冠裳累叶第;科甲榴花香。——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上联典指北宋·叶涛,字致远,宋代处州龙泉人,熙宁年间公元年登进士乙科,后以龙图阁侍制提举崇禧观,任直学士时王荆公赠诗中有“盖传累叶”之句。下联典指北宋·叶祖洽,邵武人,熙宁初年公元年登进士,时郡庠(学府)一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二实,人谓吉祥。榜发祖洽为第一,同郡上官均列第二,遂应“郡庠石榴,先结二实”之兆。 东鲁家风远;南阳世泽长。——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 月光生碧海;素色满瑶池。——唐·叶季良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贞元进士、诗人叶季良《赋得月照冰池》诗联句。 事为名教用;理以精神通。——清·叶东卿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金石家叶东卿书赠联。 叶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建阳状元府第;水心博士人家。——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状元叶齐,字思可,建阳人。下联典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字正刚,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进士,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官至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倾向,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学者称水心先生。 叶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家藏万卷云樵录;绵绮四时畅春园。——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校勘家叶云樵。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叶洮,有《畅春园》等传世。 水心文集中原论;金石小笺半茧园。——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著有《水心文集》。下联典指清代诗人叶奕苞,隐居不仕,建“半茧园”,著有《金石小笺》等。 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佚名撰安徽省黟县南屏村叶氏宗祠联 南屏村位于黟县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36眼井,72条巷,从村头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省也是仅此一家。著名导演张艺谋曾在此执导拍摄了《菊豆》,南屏村也因此出了名。后来陈凯歌导演来这里拍了《风月》,最近大红大紫的奥斯卡大片《卧虎藏龙》中的镖局,就是取景于这里的祠堂。南屏也因此得名“影视村”。 南屏的大姓是叶姓,建于清初的叶氏宗祠,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达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典雅。祠堂内贵有“钦定翰林”、“御赐翰林”、“钦点知县”等匾额。这是因为叶氏四世祖叶奎光,明成化二年(年)当过山西岚县知县,他的孙子叶廷玺便主持建造了这座祠堂。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人多高的大时古,雕刻的十分精致。两根40厘米见方的石柱,托着硕厚的额坊和曲梁,真够气派。 大门内,由86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数百根大大小小的梁枋。柱上挂着这副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与褒奖类匾额。此祠堂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毛泽东赠叶剑英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叶恭绰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叶恭绰自题联。 万户人烟团曙色;千林鸟鹊变春声。——叶仲英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仲英撰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舞随柳絮诗吟雪;弹到梅花月满琴。——叶仲英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仲英书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浣花旧事谁能继;桃花新诗手自题。——明·叶方蔼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明末进士叶方蔼书赠联。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剑英《八十书怀》诗句联。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叶撰叶圣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自题联。 叶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婺邑肇家声,芹香桂馥;潜山绵世泽,水远山高。——叶剑波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庐江县玉皇庙叶氏宗祠联。联中“婺邑”,即指婺源、潜川,均为地名。“芹香桂馥”,比喻多才学之士与科举得中者。 介节如山,显冠裳于累叶;清平似水,兆科甲于榴花。——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叶顒(前句)、叶涛(后句)。叶顒,字子昂,南宋仙游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州、尚书郎、右司谏、吏部侍郎、尚书,官至参知政事(宰相)。他为人清介,磊落直率,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叶涛,字致远,北宋处州龙泉人,熙宁年间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光州知州,后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王安石曾写诗赠他,有“冠盖传累叶”句。下联典指叶直(前句)、叶祖洽(后句)。 叶直,字古愚,清代浙江石门人,为官清而平,善画山水。叶祖洽,字敦礼北宋邵武人,熙宁年间状元,历官校书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洪州知州等。相传他进士时,府学中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两个果,人们都以为是祥兆。发榜时,果然叶祖洽第一,同郡的上官均第二。 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生死无二志,足征赤胆忠心。——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咸淳中参知政事叶梦鼎的事典。 乐叙先人之业绩,山水齐颂;群伦后代庆兴隆,天地和鸣。——佚名撰安徽省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旧称石林村)叶氏宗祠联 马山村叶氏宗祠的始祖为宋代户部尚书椿秀公,据说他为躲避战乱,由歙县黄墩迁至祁门沙堤,椿秀公长子斌迁石林。数百年间,叶氏人才辈出,马山繁荣昌盛。如今先辈的繁华都化作了村中座座古老的建筑,那曲曲折折的街巷,高高低低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无不显示着小村深厚的历史底蕴。祠内高悬的匾额记载着叶姓所得的荣耀,那块“开国元勋”匾显赫无比,是族人叶功权于明洪武三年(年)被朱元璋封为左军元帅而授。“经明行修”匾为县正堂旌表族人叶兰芳的,他于年恩科拨贡,后任祁门东山书院校董,晚年出任祁山小学校长,是祁门教育界的名耆。 支派启五房,丕显丕象共仰,光前裕后;大宗开四世,教忠教孝同祈,辅国兴家。——江绶珊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肇庆地区叶氏宗祠联。联语写出了这一支叶氏的发展、繁衍过程。 受姓始南阳,溯瓜瓞之绵长,继往开来,屈指二千余载; 宦游违北皖,望松楸而怅惘,封丘表墓,关怀四十三年。 ——叶法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地区叶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叶氏的起源、郡望及悠久的历史。下联典指本支叶氏的情况及作者的感想。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李剑波代表作、搜狗李剑波代表作、360李剑波代表作 |
更多关于代表作 |
---|
更多相关:百度代表作、搜狗代表作、360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