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舍利是什么
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释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 舍利,据观察,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其物质组成结构不详。据说,只有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舍利现象本十分罕见。但近年来,舍利现象屡有出现,成为当代佛教界的一个奇闻。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舍利是什么、搜狗舍利是什么、360舍利是什么 |
二、火葬场经常烧出舍利吗
高僧得道化舍利,去宾仪的也修道了么? 呵呵,不可能! 什么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没有信仰了吗···信佛算不算普通人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 舍利究竟是什么?应该说,这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因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又有些外道,认为舍利就是他们在色身妄心上做文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由精、气、神所炼成的“丹”。这些说法是很可笑的。他们不知道,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子”。但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而言。因为舍利大多从人的遗体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因此,舍利也叫“身骨”。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时,吕元益居士刻《龙舒净土文》,刻至《祝愿篇》时,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 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议的事迹。还有僧在洗澡时,徒弟为其揩背,出现舍利的。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这岂是现代科学或外道所能臆测的?。 这种非身骨的舍利,现代人也有得之者。如燃灯供佛,心诚至极,会感应道交,在灯花中得到舍利,这就是佛教中称为“灯花报喜”的现象。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杨佩之慧潜居士就曾在灯花上得到舍利。年,苏州灵岩山寺印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印公亲书静公讲义》,恰逢大势至菩萨圣诞日,灯降舍利,在灯盘中发现一颗较大的舍利,精莹洁白,若水晶珠一般。 这种灯降舍利的现象,平时也有发生,从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灯盘中得到四大五小九颗舍利见该书了然法师“刊书因缘感应记”。印光大师说,这是因为“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杨佩文居士书》可见,这不是凡情所能妄测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们荼毗后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 闪闪发光,形态各异,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块、牙齿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称为“五色舍利”。例如最近圆寂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净如法师,荼毗后发现有各色舍利余颗,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红色,银色,蓝色等。据美国宣化上人开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发舍利;赤色的,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两种,一为全身舍利,如多宝佛舍利。二为碎身舍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种。 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熏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经卷。”宣化上人讲《妙法莲花经浅释》三卷第三三四页。我们一般所说的舍利,单指生身舍利而言。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世尊亲口说: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 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顺佛法。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升起依赖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 ”佛示现灭度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便是令众生供敬难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慧思大师印证:“非汝莫识,非我莫证”。此事可为证明。 供养、瞻礼舍利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印光大师举了一个例子:隋文帝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给他几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后,发现舍利变成几百颗之多了。又如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里观,各人见到的景象不一样,舍利的大小高下会转变的。舍利的种种灵异,可谓“神变无方”。这种种灵异神变,具有不可思议的弘法价值。瞻礼舍利,人各蒙益。印光大师说舍利的灵异现象,乃是“佛菩萨欲令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印光法师文钞》。所以,佛教的舍利,是不可以凡情世智妄测的。 但舍利的产生,是由于修行人的道力,这是确定无疑的。因此之故,舍利可以“证信”,证明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印光大师云: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之表相耳”。《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郦隐臾书》所以,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圆寂荼毗后,往往能在骨灰中筛出许多舍利。至于道力精深的高僧,他们的舍利,还会表现出种种神异现象。如印光大师生西百日后荼毗之时,烟白如雪,并现五色光。 火后“检骨色白、质坚,重如矿质,触之作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华。三十二齿全存。发现舍利无数。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块式。其色,有红、有白、有碧、有五彩”。 尤为奇异的是,无锡袁德常居士,因来迟,只剩骨灰,便至诚恳求,于灰中得三颗舍利。他将这三颗舍利,与一些骨灰,一起包好,回到无锡,打开让大家同观时,竟发现有五色舍利无数《印光大师言行录大师史传》 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年2月13日示寂。荼毗后所遗下的舍利,也有种种神异的现象。老和尚火化后,共捡得较大的舍利子100余颗,较小的舍利,被在家弟子捡拾一空。一位迟来的信徒,在火化炉前跪求一夜,天明时竟然在膝头上找到一颗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广钦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结果一次又一次发现了舍利子。 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无法在骨灰中寻觅微小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师父慈悲,结果磕了三次头,就连得三颗。还有一个姓张的老翁,是广钦老和尚的在家弟子,当他从台北赶到台南妙通寺火化场后,火化炉中舍利子早被先来的信徒捡完。他悲从中来,哭到火化炉前,抓起两把炉灰,用手帕包起,乘车回台北,一路上默念”阿弥陀佛”不止。抵家后,他将炉灰置于漆盘中,出现三十余颗晶莹透彻舍利子,真是不可思议。 关于舍利,唐朝释道世〈法苑珠林〉中有一首“舍利颂”,兹录于下,作为本文的结束: 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 创开于十塔,终成八万兴。 珠盖灵光变,刹柱吐芙蓉。 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征。 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 仙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 独超群圣上,含识普生恭。 钻椎击不碎,方知圣叵穷。转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火葬场经常烧出舍利吗、搜狗火葬场经常烧出舍利吗、360火葬场经常烧出舍利吗 |
三、真正舍利子图片
有,宁波阿育王寺就有佛的舍利,我亲眼见过,听说法门寺也有我没看过。前一段时间给人送往生,到火葬场中的亲眼看到,生平精进念佛,好好修行的人,烧出的舍利花。真实不虚,学佛之人不打妄语 在佛教的本家印度,自古起便通行火葬,佛教以后也承受了这个习惯。所以一当释迦死后,他的遗体也自然地被送进火葬场而烧成了灰。以后他的弟子们再仔细的检出其中若干骨灰,留作纪念。这也是一般印度民众所行的习惯,日本人到现在还用这种方法来处置死尸。 但是在中国的不少佛教徒由于智识低落,并受了「遗物崇拜」的影响,居然开始对和尚的遗骨灰(舍利子)发生了一种信仰,把这些东西看得神秘莫测,以为其中有一种神力存在着,能够有求必应。在宗教学上称此为「马拿」崇拜,这个盛行于未开化的土民之中。在中国,自从南宋起才由政府下令禁止民间火葬,而只让佛教继续举行这种印度的火葬习惯。 慢慢地,在佛教中形成了一种风气,据说凡是所谓有名的高僧必能烧出粒粒的舍利子来,不然,这位已死去的名僧将会「身败名裂」的。 舍利两字的印度梵文是中文音译成舍利,设利罗,室利罗,实利,但以后大家习用舍利两字,有时,另叫「子」而成舍利子。梵文的原意是「体」,「身」,「遗身」,即是指人死后的死尸或遗骨而言。印度的巴利文称「死尸」亦用。据「法苑珠林」第四十说:「舍利乃西域之梵语,称为骨身,但惟恐被滥用于凡夫死人之骨,故存梵本之名」。 换言之,在印度的梵文称死人骨灰为(相当于英文的),但为了尊敬释迦佛的骨灰,使它与一般人的骨灰有所区别起见,以后便将舍利子两字专用作指释迦的骨灰。但日子一久,「舍利」的用法更扩展应用到一切由火葬或土葬后的佛教徒遗骨上去了。在今日,舍利两字已成了佛教的专有术语。但如按梵文原意来说,死人的遗骨都叫做舍利,这与死者生前的信仰佛教与否并无关系。 但一字既由佛教传入中国,加上自南宋后一般人民被禁火葬,只有佛教徒才被允许火葬以来,舍利这个术语便自然地成为佛教徒的专有品了。 舍利子的种类 舍利可分「法颂舍利」和「身骨舍利」两种。法颂舍利是专指释迦佛的遗法(教训),因为据说一切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之故。但这种抽象的舍利不受一般人注意。今日许多人认为神秘不可测的舍利是指身骨舍利。这种舍利又可分成两类:一、全身舍利(土葬而成),二、碎身舍利子(火葬而成),兹略述如下。 全身舍利:这不是指肉体经土葬数年后,成为零碎散乱的那些大小骨头而言,而是特指所谓「不坏身」,一个死人经过特别的土葬方法后能保持全身完整的尸体而说。这个听来似觉十分神秘希奇,但只要知道其特殊的土葬法后,便会化神秘为平凡了。兹特引用佛教徒自己的话来说明如何获得这个全身舍利。胡国伟居士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舍利出自死尸上,所以舍利又总名死尸,我们明白这一点,对舍利就容易了解。全身舍利,即所谓不坏身。 此身由土葬而成,要配合地心的暖气和棺或缸的密度。佛门的土葬法是坐缸,以另一缸倒盖而密封之。坐的缸置土中,盖的缸露土上,另建圆形塔覆之(此塔非同一般的大塔,请注意,龚注)。这样、阳光的热力透过塔身,与塔内的地气和合,又因缸封得密,外则虫蚁不能入,内则细菌难滋长,由是体内易腐的脏腑就化水而为炭舍吸收,皮肤与筋络则因暖气而屑缩,把骨架连紧,三年开缸,便成全身」。 但胡氏又特别说明「倘封缸后露置过久,葬不得法,暖气与密度又不适宜,则身骨便散。普通人棺葬,也有尸骨不散衣服本栏的,堪舆先生谓为好风水,俗人名曰养尸地……」(「谈舍利」,觉世旬刊,民国四十六年五月廿一日)。 胡氏在同文中指出,和尚因为吃素戒荤,所以霉烂的脂肪较少,再者,和尚由于离欲,减少精血的消耗,保持节络的营养,所以死后较易得全身舍利。听了胡居士的意见后,大家便能知道所谓「不坏身」,只是将尸体经过一种特别的土葬法后,所得的结果罢了。其本身毫无神秘希奇之处,只是靠活人将死人葬得得法与不得法而已。如一个普通人死后依法泡制,相信亦有成为全身舍利的可能。 碎身舍利:这是指死尸经过火葬后的遗骨而已。根据佛教,其中又可分成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红色的肉舍利三种。人的遗体经过高热度的火化后,体内的各种质素起了化学作用,而变成了一些凝结了的结晶体,这些东西便是舍利了。但胡氏以为这个也要配合热度和氧化等适当条件才能获得,换言之,全靠人为的处置方法而定。这种碎身舍利,笔者以为非佛教徒如用火葬,亦能烧得出来的。对此,胡氏很公正地说:「如此说来,舍利并不是和尚的专利品,一般人民依法火葬,可能也有少许」。 但胡氏到底是佛教徒,他以为和尚比普通人能烧得多一点。理由是,和尚吃素,得自植物精华不少,和尚戒淫,保留元气较旺,和尚修定,骨髓较易凝聚,所以易结晶的精髓较常人为多云云。若是胡氏的理由能够成立,那末任何一个人如只吃素,不结婚,并专心做静坐修性的工夫,死后如经火葬,亦能如和尚般地烧出大量的舍利子来了。其实,即使生前吃荤,结婚的人,火葬后亦能烧出一些结晶体(舍利)来的。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真正舍利子图片、搜狗真正舍利子图片、360真正舍利子图片 |
更多关于舍利是什么 |
---|
更多相关:百度舍利是什么、搜狗舍利是什么、360舍利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