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名人 张承业康君立郑买嗣王建杨行密朱温刘守光杨师厚敬翔 毋乙马殷李茂贞高季兴王衍王审知徐温郑遨李嗣源 刘隐郭崇韬孔谦景进豆卢革冯道孟知祥李存瑁朱友贞 魏仁浦薛元赏仇士良范质张全义崔胤钱镠任寰王晏球 杨干贞荆浩安重诲赵在礼刘昫钱元瓘李昪徐知诰刘龑 石敬塘晋高祖安重荣李守贞景延广段思平李昊刘知远刘旻 后汉高祖桑维翰杜重威慕容彦超刘仁瞻王峻韩煕载郭威周太祖 石重贵王朴周行逢郑璠张遇贤李璟南唐中主孟昶柴荣 周世宗刘承钧钱俶李筠董源徐煕李煜李后主刘鋹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五代十国时期、搜狗五代十国时期、360五代十国时期 |
二、五代十国变态多
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传到第四代刘继兴(刘)的时候,南汉灭亡。刘继兴做皇帝时荒唐,在投降北宋以后,也是个逗比人物。 比如有一次宋太宗在讨伐北汉刘继元前,宴请投降的前吴越王钱等人,刘继兴就说:“平定中原以后,我希望能手持棍棒,做这些投降的君主的老大。”惹得太宗大笑。 当然这或许是刘继兴故意为之,以求自保。但说到当皇帝期间的刘继兴,更是奇葩。 即位之初,刘继兴荒淫无度,非常宠爱一名波斯女子,称她为“媚猪”,自称“萧闲大夫”,懒得理政事,就让宫女参与政事。 后来信任宦官陈延寿,陈延寿性情灵巧,善于趋承,获取信任后,给刘继兴送了一个神婆樊胡子。这个樊胡子装神弄鬼,说刘继兴是玉帝太子下凡统一天下的,樊胡子又自称玉帝,弄的刘继兴也得下跪磕头。 封建迷信害死人!那个时代,迷信一点也还能理解,但最让人不解的是,刘继兴认为,官员只要有家室,就不会一心为国,所以要让这些做官的没有家室。 于是他下了一个刷新世人人生观的诏令:凡群臣有才能的,或者读书人中了进士、状元,都要先阉割,然后才能选拔进用。不结婚,不成家行不行?不行!就算你出家当和尚道士,只要想进宫做官,也得割了。 就是这么变态的规定,也没能阻止一些人的功名利禄心,很多趋炎附势的人还是狠下心,引刀自宫,以求录用。 南汉国因此几乎成了太监之国,上至宰相,下至县令,都是太监,据说整个国家有两万名阉人,放在今天估计能拿个吉尼斯纪录。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五代十国变态多、搜狗五代十国变态多、360五代十国变态多 |
三、五代十国中国版图
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时期的状况比较复杂,五代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中央政权,你可以理解为中原政权,因为这五个交替出现的朝代主要占据的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而且整体国力也比十国强出很多;而十国则是典型的地方割据政权;当然以十国为首的地方政权不可能服从中原政权,否则也不会有连年战火。关于五代和十国的形成年代和版图范围你在百度上就可以查得到,这是关于你第一部分三个问题的回答。 第二个部分,唐朝中期到五代十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问题,唐朝的中央集权主要体现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这也被认为是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表现,但唐王朝始终没有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唐朝的地方官员以武将为主(就所谓的节度使),而且地方官员握有很大的权力,包括财政、行政、军权等等,中央对于地方有没有有效的约束措施,导致地方藩镇割据,实力不断壮大,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根源于此。 这一问题也是导致唐王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简而言之,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确实加强了君王的权利,但由于没有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得国家在持久的战争以及地方势力的不断壮大中走向了毁灭。 第三,关于宋朝不能开疆拓土的原因,在北宋统一中原的时候(怎么统一的就不说了,网上都查得到),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华北门户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据了,宋朝前两个皇帝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都曾想过要收回这块地方,前者想通过用钱财布帛把这块地方赎回来,但没有成功,后者三次出兵北伐但都被契丹人打败,于是也就断了向北扩张的念头。 另外,由于宋朝想要吸取唐朝灭亡于藩镇割据的教训,一再削减地方的军事实力,并且重文轻武(在北宋做武将简直是悲催),这就造成了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凡是主动出击的基本没赢过),当时的大宋朝北方有大辽,西边是西夏,南方有大理,基本上是一个都打不过,更不要提能开拓版图的想法了。 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宋朝的皇帝大多没有开疆拓土的心思,所以很长的时间内都只有那么一小块国土,也给人一种宋朝羸弱不堪的感觉,但实际上北宋的经济文化之发达是大多数朝代不能望其项背的。你如果对中国古代史有较为系统和深层次的理解就会发现雄汉盛唐虽然版图庞大,战绩辉煌,但对于国家民族未必是什么好事。 你的问题暂时回答你这么多,由于五代十国在历史上属于比较复杂的时期,三言两语也说不清多少东西,如果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话推荐你看下吕思勉先生的《隋唐五代史》希望对你的疑惑有所帮助 。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五代十国中国版图、搜狗五代十国中国版图、360五代十国中国版图 |
更多关于五代十国时期 |
---|
更多相关:百度五代十国时期、搜狗五代十国时期、360五代十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