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元节是什么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上元节是什么节、搜狗上元节是什么节、360上元节是什么节 |
二、道教上元节做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道教上元节做什么、搜狗道教上元节做什么、360道教上元节做什么 |
三、上元节祭祀什么
从正月初十起为“元宵”。以正月十五日这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为元宵正日。 元宵节在莆仙相当热闹,虽然莆仙各地闹元宵的时间、内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体现“以神为主,神民同乐”的基调,农村尤为突出。 莆仙城区元宵节以大型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辅以里社行傩。主要是舞龙灯、耍狮子、弄九鲤、车鼓队、十音八乐、迎神仪仗队、马队、妆架等盛大队伍。在几天的元宵期中,锣鼓喧天,乐声悠扬,穿街走巷,把欢乐送给群众。有的还把龙灯、狮子接到家门口表演,祈求新春吉祥如意,财源象龙灯、狮子翻腾跳跃,滚滚而来。 农村元宵节,境内从正月初十至二十日,各村过去叫“境”各宗族围绕各自的村社闹元宵,为期一般3天,有的还联合闹元宵。以行傩迎神为主,伴随盛大的游灯活动。城区元宵行傩以十五、十六两夜为多,故称这两夜为“元宵心”。一般都不演戏,由里社首老捧出社炉绕境,各户或迎接入厅堂,进香拜祝,俗称“接行傩”,或在门口焚香烧火叩拜,俗称“炉纸”。 在社炉绕境的同时,行傩的执事以木雕的“社妈”1尊,头上插满鲜花,向各户“散花”,妇女祈子者,虔诚地从“社妈”头上取下一花插在自己头上,名为“请花”。元宵夜,各户都煮糖食点心,全家共吃,并飨行傩执事。有的里社除了举行“行傩”之外,还在里社广场上烧火堆跳棕轿,选年青力壮的男性抬着社神座轿越火而过,往返跳至火熄,俗称“跳傩火”。 涵江各里社庆祝元宵,一般是分两次举行,第一次是“行傩”,各户都在门口焚香烧火叩拜,不象城区接入厅堂,而在当夜各户煮面、汤点共食。第二次是“行傩”后一二夜,一般都演戏酬神,并放焰火助兴,或扮僮身跳火祈平安等。农村中庆祝元宵,普遍演戏酬神,并在“行傩”之外,穿插放焰火、跳摆棕轿,扮僮身踏、坐刀轿、掷铁球和扮神像出巡等各种活动,有的只是单项,有的兼有几种。仙游枫亭庆元宵举行大规模的游灯,在闽中独具特色。 庆祝元宵,各里社已婚男子都要按年轮流担任“福首”,负责是年向社神烧香、清扫、祭祀、收藏社神袍服、祭器等,元宵时捧社炉随神座绕境,让各户进香。当福首俗称“做头”,在元宵结束时,在社神前用筶杯卜定下一年的福首,称为“卜头”,已婚男子以做头为荣,认为会全年吉利。元宵做头的,亲朋戚友均须送礼祝贺,福首也要大摆宴席酬客。 在庆祝元宵中,各地还流行各种习俗,各里社在前一年结婚和生育男孩的人家,每户须于元宵夜向神献礼,或燃点巨烛1对,称为“喜烛”,重的甚至达百余斤;或叠红橘1大盘,高与屋梁齐;或供大面龟1只,大如小圆桌之面;或奉大鲤鱼1只,有重逾四五十斤的。有些地区的新婚夫妇,双双携灯到神坛前进香祈子;沿海地区以及涵江地带的一些乡村流行比较特殊的习俗,前一年新婚的妇女,在元宵夜都盛装打扮,排坐在各自里社的庙前,让人们晤识新妇风姿。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上元节祭祀什么、搜狗上元节祭祀什么、360上元节祭祀什么 |
更多关于上元节是什么节 |
---|
更多相关:百度上元节是什么节、搜狗上元节是什么节、360上元节是什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