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物主义的经典案例
一朵花在那开着。唯物主义者说:因为花在那开着,所以我看到一朵花。唯心主义者说:因为我认为那有一朵花,所以那有一朵花。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故事: 1、河边的一颗柳树随风摆动。一人说:“风吹柳动”(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人说:“柳未动风在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一人说:“风和柳都没动,是心在动”(主观唯心主义) 2、唯物和唯心者的辩论:唯心者说,我看不见的都是不存在的(我思故我在)。唯物者反驳道:你站在悬崖边,闭上眼睛,敢往前迈吗?
|
二、唯物论两大原理五大观点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是从《反杜林论》哲学篇里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中概括出来的。恩格斯的论断汉译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统一性(Unity)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而言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 在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世界的物质性(Materiality of World)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Unity of World)绝不仅仅是肯定“精神统一于物质”,而且进一步强调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统一的整体。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Material unity of World)”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唯物辨证法范畴,它具有双重涵义: 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重涵义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性,是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唯物论。它既同断定物质和精神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实体从而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单独存在一个精神世界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也同断定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从而认为世界是单一的精神世界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重涵义侧重于世界的统一性,是关于世界统一问题的辨证法。它同认为物质世界是孤立、静止的事物的集合体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这两重涵义既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联,简洁完整地表达了辨证唯物主义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参见:高金华.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的双重涵义[A].杨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99-302.
|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论词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当然是唯心主义了。他的原话是:世界是物质的,存在即被感知。 即主观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的意思。即使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是否认物质的实在特性,需要主观上的“被感知”;唯物主义的声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实在”,不要弄混淆了。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唯物辩证法内涵是不同的。 前者是辨证唯物主义中具体的观点,例如“事物是客观联系的”“矛盾是普遍的”等等,其外延较窄;后者是一个哲学概念,是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所以外延较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