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积累率之【论文推送】资本积累、私有财产与中国不平等的扩张: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从一个贫穷和虚弱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虽然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已逐步下降,但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仍在继续上升。不幸的是,我们不知道这段时期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演变;换句话说,不同收入和财富的人群在多大程度上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中受益还不完全清楚。本文结合国民收入与财产数据、微观调查数据、胡润财富排名数据和所得税数据,分析2016年中国收入与财富的积累与分配情况。 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一年内,国民财富与收入之比从350提高到700,这得益于中国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资产价格的上涨;2. 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公共财产占国民财富的比例从70下降到30,但仍然高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我们大幅上调了官方的不平等数据。在此期间,中国前10大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从27增加到41,而前50名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从27下降到15。 本研究有两个重要贡献:一方面,本文估计国家财富的规模和结构在中国改革开放系统第一次,发现中国的私有财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仍然是世界上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公共财产比例高于西方国家。另一方面,本文对中国的收入不平等进行了估计。同时,本文还利用财富调查数据和胡润排名数据研究了这一时期中国的财富不平等程度。 2015年,中国的国民财富收入比从350大幅上升至700。在此期间,财富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反,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包括建筑、设备、机械和专利)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 在国民财富中,私有财产和公共财产的结构变化最大。2007年,私人房地产的规模还很小,但现在已超过国民收入的45倍。公共财产约为国民收入的25倍。 私有化在房地产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1995年,所有的住房都是私有的;2016年,这一比例仅为50。 如何解释过去几十年中国国民财富与收入之比的急剧上升?毫无疑问,高储蓄率是一个关键因素,不断上涨的股票和房价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们的涨幅超过了消费价格。我们的估计发现,前者解释了5060至4050年间国民财富与收入之比的上升。 从2015年中国不同行业和资产类型来看,我们发现在私人财富方面,非金融资产(主要是住房)有较强的资本收益,而金融资产没有收益。相反,公共金融资产的资本回报率较大,而非金融资产的资本回报率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不平等现象急剧加剧。研究发现,2016年,中国前10大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从27个增加到了41个。排在最后50位的学生所占比例从27降至15。 将上述估计的不平等与官方调查数据计算的不平等进行比较,发现调查数据还显示,收入前10位的收入群体的收入比例显著增加,而收入后50位的收入群体的收入比例显著下降。但调查数据显示,不平等程度和上升幅度都相对较小。 本文想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城乡差距在中国不断扩大的收入不平等中扮演了多大的角色。研究发现,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2015年,城市家庭平均收入是农村家庭的两倍。2015年,这一数字增至35。 从中国实际收入的年度增幅来看,中国、美国和法国的增长效果明显不同。中国人均收入增长逾9倍,而美国和法国分别为59倍和39倍。在中国和美国,低收入群体50的收入增长低于宏观经济增长。 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中国的财富不平等也在迅速加剧。2010年,财富排名前10位的富豪的财富份额从40位增加到了67位。40岁左右和50岁以下人群的财富比例大幅下降。 本文利用各种形式的数据,发现我国的房地产结构具有混合属性,公共财产所占比例较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公共财产比例高与不平等程度高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文无法回答中国贫富差距是否过大的问题,但至少说明了提高国民收入和财富透明度的必要性。
二、资本积累率之股票基本分析财务资本积累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