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鑫隆花园」【聚焦烟台“半年报”】基础设施建设 正厚积烟台高质发展底气

发布日期:2019-08-05 08:32 作者:九个人生网

    基础设施建设

  正厚积烟台高质发展底气

烟台日报记者 任雪娜


鑫隆花园120

    基础设施,犹如城市筋骨。筋强骨健,才能支撑城市走得快,走得远。

    今年的烟台,更是瞄准了这一点。全市“15项重中之重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项。潍烟高铁与老岚水库,分别对症制约烟台发展的铁路之痛和缺水之痛,超前谋划,强力推进,实现重大突破,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支撑力。


鑫隆花园17

    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也凝聚发展向心力。一条条城市绿道,一个个“口袋公园”,像一双双温暖的手,将这座城市拉进人们的心里。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效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一步步扎实行动上,烟台正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雄厚底气。


鑫隆花园380

    今年6月,备受关注的潍烟高铁项目在各级共同努力下实现重大突破:由2030年远期规划挤进了“十四五”盘子,“十三五”可开工,由城际铁路上升为国家高速铁路网京沪二通道一部分,由国家铁路集团组织实施,由最初的烟台市主导升级为国家层面、出资80亿元。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铁路集团,烟台南站地方配套工程6月28日已启动建设。该铁路建成后,烟台南至北京南,3小时通达。

    从15个小时,到5个半小时,再到不久后的3小时,烟台一步步加快着与北京的时空联通,也拓展着城市发展空间。交通是一座城的命脉,决定着它成长的个性。说起交通,烟台人最先想到的是心中的痛:铁路起步太晚。直到1956年,烟台才有了第一条铁路———蓝烟铁路。目前,全国和山东铁路已经进入高铁时代,烟台还处在动车时代。起步晚,又是交通末端,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市经济发展。

    随着近年青荣城铁、德龙烟铁路的陆续开通,我们的短板不再那么“短”。今年,我市铁路运输补短板进入快车道,烟台很快将高质量跨进“高铁时代”。“潍烟高铁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北部的莱州、龙口、招远、蓬莱等市,是未来山东省北部的客运主通道,也是未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重要的后方铁路干线通道。”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栾秉政如是说,这个项目对于畅通烟威两地快速通达京津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充分释放“高铁经济”效应,我市高铁新区建设正快马加鞭推进,莱山区仅用17天时间基本完成曲家庄整村拆迁和1200多亩土地的征迁清表工作。根据规划,高铁新区建设分核心区、延伸区、拓展区和控制区四个层次,其中核心区范围为西至机场路,东至山海南路,南至捷爱斯路,北至荣乌高速,规模约5.8平方公里,这是烟台城市向南拓展的爆发点和突破口,也是烟台加速产城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

    在烟台,陆上、海上、天上的高速联通正逐步从愿景变为现实,引领着瓶颈突破、发展升级与合作深化。上半年,我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9亿吨,增长13.8%,集装箱吞吐量157.3万标箱,增长4.2%。机场旅客吞吐量456.8万人次,增长16.1%,预计全年将突破1000万人次。我市还将与航天部门深化合作,共建一个“海上发射母港”,以此带动全市航天产业发展。道路通,百业兴。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烟台交通基础设施正逐步促进经济集聚。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仅能够支撑经济发展,还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感,为经济发展凝聚向心力。”烟台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隋杰礼说。

    今年,市区主干道上一条条陆续改造完成的城市绿道,就在增添城市生活“小确幸”的同时,让人们的心更加贴近这座城。每次到人力资源市场来办事,烟台创元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崔毓秀都尽量穿平底鞋坐公交车来,提前两站下车,就为了在这条绿道上走一走,花树掩映,满眼皆绿,走着走着脚步就慢下来了,心也就跟着静下来了。生态绿道,是“升级版”的城市慢行道,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份以来,市区两级24条主干道路添绿增绿行动全线铺开。截至目前,5条主干道行道树补植更换已完工;市级观海路、滨海路、南大街等6条道路和鹿鸣南侧苗圃苗木栽植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剩余慢行系统、绿道建设、人车分离、社区游园等土建施工。

    不只城市绿道,生活在烟台这座城,不时就能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带来的温暖。我市倾力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硬仗,统筹城市与乡村、建设与管理、开发与保护,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用绣花功夫一点一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于是,我们有了一条条赏心悦目的城市绿道,一个个别致又实用的口袋公园,有了熠熠生辉的夜烟台,农村用上了抽水马桶……基础设施建设,点点滴滴,终将汇聚成共同推进城市发展的澎湃合力。


鑫隆花园469

    作为严重缺水城市,说基础设施建设,绕不开水利。近段时间,严峻的旱情形势,也让人更加关注我市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全市100项“三重”工作和15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规划建设的老岚水库,近日迎来新进展:成功列入国家“十三五”中期调整规划,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相关部门正加紧编写项目可研报告,同时库区征迁、安置房规划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应具有先导性,不仅满足当前需求,还要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有空间。老岚水库位于福山、牟平和栖霞交汇处,承载着破解城市“水荒”的希望,是保障市区中远期供水安全的一项重大水利项目,也是提升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能力的重大举措。得益于高位推动、强化调度、通力协作,老岚水库项目突破瓶颈、进展迅速。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进行现场办公,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议,为工程推进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各级各部门朝着“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全力以赴。

    人们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而我国是贫水国家,胶东半岛又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之一,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为破解供水短缺困局,我市提出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3.2亿元、实施66项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1亿立方米,节水1200万立方米。截至7月底,已开工47项,完工20项,全市23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2.15亿元,超额完成5.4亿元,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不搞任何“花架子”,不搞半点“虚功”。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我们还要着眼未来,谋划长远大计,特别是对重大基础设施,要站在明天看今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前瞻性,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把烟台“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