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手用丝锥」长征书笺丨一封“绝情”家书 半个世纪守候

发布日期:2019-08-19 20:22 作者:九个人生网

自6月11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采访团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过了江西、湖南、重庆、宁夏等13个省、市、区。一段段发生在80多年前的长征故事,再次跃然于纸上和镜头里,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启迪。一路走来,央视记者也搜寻到多封长征书笺,这些已经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重读一位红军烈士的长征家书,在这封家书的背后,有着两个女儿跨越半个世纪的寻父故事。

「手用丝锥」“请原谅我,后来我写与家庭。总是不能回家了,信不信请不要错过我,你不需要,我写信寄信,反让你更想念我。”


手用丝锥170

在这封家书中,周吉可多次向家人表达告别之意,“有信无信都请不必对我挂念”。而为了坚守组织秘密,他不惜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家人。

「手用丝锥」“我现在很忙,取决于通过满洲天再次和朋友去北京,希望日本到欧洲再深造,请不要错过它。”

原湖北省阳新县档案局局长 曹仕力:周吉可他是一个成熟的共产党人,同时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这封信中他没有丝毫透露我们党的任何信息。他不能说我到红军中去,去干什么呢?谎称去留学,继续学习。非常婉转地告诉家庭,可能很长时间不能回来。在家与国这一块,他选择他要实现他的理想。

「手用丝锥」周即刻在重庆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受“五四运动”,而他是一个初中集团,集团宣传列宁认为,192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去上海地下工作。离开了家,他的小女儿刚刚满月,大女儿只有一个半。在女儿周Meizhan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的思想是一个瓶子。


手用丝锥382

1940年,14岁的周美瞻离家求学,临行前祖母把父亲的这封家书和照片交给了她。之后的日子里,她四处打探,但只是打听到父亲参加了革命,其它一无所获。从小到大,周美瞻只能靠这封家书来认识自己的父亲,等待父亲的音讯。

「手用丝锥」三角洲的红军烈士周即刻的信


手用丝锥410

「手用丝锥」“妈妈,请你们相信,我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白痴和缺乏理性的鲁莽的年轻人。我希望你相信我有一个很伟大的职业,不要过于担心我和幻想。更加诚恳地请求你,坚决实现我的家庭每个人的计划,这是光明和广阔的未来家庭。”


手用丝锥499

△红军烈士周吉可家书

红军烈士周吉可的大女儿 周美瞻:我们是提前毕业的,1949年那时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是积极想参加革命工作,还有一个想在革命队伍里面能够了解父亲的情况,找到父亲。

「手用丝锥」半个多世纪后,周即刻写了一本书,两个女儿,上海、湖北、江西和更多的启示,是力量,检查存档,只是想找到父亲的下落。直到1983年,在重庆党史收集研讨会,50多年前,在党员中提到的是周即刻在上海。沿着线索,周Meizhan发现父亲曾经的老战友,最后证实了父亲1935年秋天当长征穿过草地上牺牲,年仅29岁。

得知这个消息,周美瞻多年来的委屈一扫而空,年近六旬的她跑到母亲坟前哭诉,告诉妈妈,父亲其实从来没有抛弃家人,而是献身革命。


手用丝锥436

红军烈士周吉可的大女儿 周美瞻:父亲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什么东西都不要,一切都是为了革命。首先是把国家、把人民放在首位,上有老母下有妻儿,但是那都是自己的小家,小家要服从于大家。不是大家的努力,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如何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希望。


手用丝锥24

「手用丝锥」黄(CCTV记者王帅马力客户重庆)


手用丝锥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