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温室大棚施工组织设计」共产党人信仰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重要指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发布日期:2019-08-20 09:54 作者:九个人生网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题:共产党人信仰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重要指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长征,书写的是奋斗历史,树立的是信仰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哪里寻找?就镌刻在那条生命等高线上,在那面烈士纪念墙上,在无数生死与共、守望相助的故事中。”在长汀县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颜珂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中宣部6月11日至8月18日组织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先后有1300余名记者追随当年红军长征步伐,深入实地采访,累计跨越1.6万余公里,推出万余篇报道。

「温室大棚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年轻的旁白,遵义会议纪念馆周Pingqing, 24岁,一个故事烂熟于心,手。她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长征是湘江之战,长征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伤心的理由“红色34老师陈老师Shuxiang。

「温室大棚施工组织设计」“每当这个故事时,我常常流泪,也可以看到许多游客的眼睛闪烁的泪水。”她说。


温室大棚施工组织设计32

    江西省赣州市交通局干部王侃,是红军战士王承登的孙子,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起长征的故事:翻越夹金山时,和战友们冒着高山严寒向上攀登;战友们穿着破旧的单衣,草鞋早就裹满了冰雪,身旁有的战友跌倒了,就再也没有起来……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王侃说,伟大的长征精神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将长征的故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对阐释长征精神很有意义。

    湖南卫视记者李思文记录了长征路上一个个“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也看到了这种精神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上的延续。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途经汝城县,在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临走时看到徐解秀家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就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了徐解秀。

「温室大棚施工组织设计」刘赵平坦的会宁实验中学的音乐老师,他喜欢融入红军长征经过当地的民歌。平时在课堂上,他教孩子们唱歌,一边,讲述了红军在会宁驻扎。

    在新华社记者胡璐看来,新长征路上,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每个人都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就能汇聚起走好全民族长征路的磅礴力量。“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将牢记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努力践行‘四力’,将一路深切感受到的长征精神贯彻到新闻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