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枣粘虫
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当前严重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枣步曲、枣粘虫,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疯病、枣锈病等。防治时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一、枣步曲异名 又名枣尺蠖,弓腰虫,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 1每年一代,以蛹集中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 2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交配,成块产卵于粗翘树皮下; 3老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极强; 4无翅雌蛾通不过光滑物,幼龄幼虫虽能通过光滑物,但易被粘着物粘住。 根据枣步曲的生长史,可采取李连昌教授设置的五道防线防治。具体做法是:一绑、二堆、三挖、四撒、五涂。3月15日到20日完成前三道防线。 五道防线:即在树干基部周围一尺范围的地面上采用一绑、二堆、三挖、四撒、五涂等五项防治措施。一绑:在紧贴树干基部距地面510厘米处绑一条810厘米的塑料布,接口用塑料胶粘合或用小鞋钉钉紧,使雌蛾不能上树;二堆:在塑料袋下,堆筑圆锥形土堆,土堆表面要拍实,光滑,上缘要埋住塑料布15厘米,使塑料布更加牢固,无缝可入;三挖:在土堆周围挖宽深各10厘米的小沟,沟壁直而光滑,使爬不上的雌蛾集中跌落在沟里;以上三道防线要求在惊蛰前完成。 成虫出土后再进行第四、五道防线,即四撒:春分成虫出土后,在小沟内和土堆上撒施10辛拌磷粉或25的敌百虫粉或3的或35的甲基硫环磷毒土药土比例为110以杀死小沟内和土堆上的雌蛾;五涂:少数产在土块石块缝隙下的卵粒,约于枣芽萌动期开始孵化上树危害,在幼虫上树前,要在塑料布上缘15厘米处涂一圈粘杀幼虫的药膏(药膏用黄油10份,机油5份,50的或其他有触杀作用的有机磷1份混匀制成),药效可维持天。 未能及时用五道防线防治枣步曲的枣区,可在枣树发芽展叶、大部分幼虫进入二龄时用农药喷撒,毒杀幼虫。常用药剂有:75%辛硫磷倍液、50%马拉硫磷倍液,对老龄幼虫,用25%溴氰菊脂15—2万倍液或20%速杀丁液。 二、枣粘虫 枣粘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为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害虫。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枣树主干、主枝基部的粗皮裂缝树洞中及根际表土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枣芽,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枣花花蕾和幼果,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枣叶和着色枣果。成虫白天潜伏在枣树叶背或树下作物杂草中,黎明和傍晚活动,雌雄性引诱能力极强,对黑光灯趋性强,但趋化性差。因此采用无公害的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效果极佳。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可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定能控制为害。 1、冬季或早春彻底刮树皮并用黄泥堵树洞,可消灭越冬蛹80以上,基本控制一、二代幼虫的危害。 2、开展大面积性诱防治:利用人工合成的枣粘虫性诱剂,于第二和三代枣粘虫成虫发生期,一亩挂一个性诱盆,可消灭大量雄蛾。使雌蛾得不到交配,不能繁殖后代,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量。 3、利用赤眼蜂或微生物农药防治:在枣粘虫第二、三代落卵盛期每株枣树释放赤眼蜂头,卵寄生蜂可达75左右,幼虫发生期树冠啧施青虫菌,杀螟杆菌等微生物农药200倍液,防治效果达。 4、化学农药防治:必要时,即虫口密度特别大的情况下,可在枣树芽长3厘米和58厘米时,往树上各喷一次80敌敌畏倍液或75辛硫磷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倍液或25的杀虫星倍液等,可有效控制为害。 5、秋季于8月中下旬在树干或主枝基部进行束草诱杀,冬季或早春取下束草和贴在树皮上的越冬蛹,集中烧毁处理。 三、枣桃小食心虫 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为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冬茧)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夏茧)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无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好。 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9月份大量蛀果为害。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在做好虫情测报的前提下,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技术。 1、挖茧或扬土灭茧:宜在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进行。 2、地膜覆盖:春季对树干周围半径100厘米以内的地面覆盖地膜,能控制幼虫出土、化蛹和成虫羽化。 3、拣拾落果,消灭脱果幼虫。 4、树下培土、阻止幼虫出土,培土约20厘米即可。 5、性诱防治: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 6、药剂防治:当桃小食心虫性诱捕器诱到第一头雄蛾时,正值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可在树干周围100厘米范围内或全园撒施微胶囊或25辛硫磷胶囊05公斤,加5倍水和300倍细土混制成毒土进行撒施或用10辛拌磷粉喷施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喷洒地表,施后轻轻耙耱。当诱蛾高峰出现1周左右,为树上喷洒的最佳时期,一般年份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当一、二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喷布25溴氰菊酯倍液或20速灭杀丁倍液或25杀虫星倍液或50对硫磷倍液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食芽象甲 又叫枣飞象、枣芽象甲等,是专食幼芽和幼叶的鞘翅目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4月中下旬(气温达到820℃)枣树萌芽时,成虫出土群集食害枣芽。成虫有假死性,卵产于脱落性枝痕缝隙中,幼虫孵化后落地入土,在土中越冬,越冬长达10个月左右。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防治此虫主要采用地面撒施10辛拌磷粉或粉或3辛硫磷粉防治出土成虫。或树上喷布25杀虫星倍液消灭上树成虫。地面撒粉时,要结合振树利用成虫假死性,集中毒杀落地成虫。 五、枣疯病 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枣树染病后,表现下列反常现象:1、花器反祖,花柄加长为正常花的36倍,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反常生长,成浅绿色小叶。树势较强的病树,小叶叶腋间还会抽生细矮小枝,形成枝丛。2、发育枝正副芽和结果母枝,一年多次萌发生长,连续抽生细小黄绿的枝叶,形成稠密的枝丛,冬季不易脱落。3、全树枝干上原是休眠状态的隐芽大量萌发,抽生黄绿细小的枝丛。4、有时树下萌生小叶丛枝状的根蘖。 枣疯病的发生,一般先在部分枝条和根蘖上表现症状,而后渐次扩展至全树。幼树发病后一般12年枯死,大树染病一般36年逐渐死亡。 枣疯病病源为植原体(MLO),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目前研究查明:1、嫁接能传病。幼树嫁接病枝后,潜育期最短天,最长可达天。2、花粉、种子、疯叶汁液和土壤不传病。3、中国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等昆虫是传播病原的主要媒介。 根据枣疯病发生及侵染特点,应采取以下几项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随时清除病树病枝病蘖,消灭病源,防止蔓延。病区组织专人全年巡查,发现病树、病枝和病蘖要及时清除,以防蔓延。 (2)挖出病树时应将大根刨净,以免再生病蘖。重病区连年严格挖净病树,即能控制病害发生。 (3)一树即使出现一枝病枝,也应刨全树。不要只去病枝不刨树。只去疯枝不去病树,常造成扩散病源的恶果。 (4)病树染病后,病原体即随枝叶枯干而死亡,不会再扩散传播,因而刨倒的病树不必烧毁处理。 (5)刨除病树后应及时补栽小树,恢复生产。栽树时,病树坑只需刨除直径05厘米以上的粗根,不需做土壤消毒。 (6)健株育苗。挖取根蘖苗应严格选择,避免从病株上取根蘖苗。嫁接时采用无病的砧木和接穗。 (7)选育和采用抗病品种。这是今后防治枣疯病的根本途径。 (8)防治传病昆虫,减少传病媒介。在5月上旬枣树发芽展叶期,中国拟菱纹叶蝉等传病害虫第一代成虫进入羽化盛期,喷布乳油倍液加复果倍液,或喷布20灭杀丁倍液加复果倍液,进行防治。不仅要在枣园普遍防治,而且在枣园附近的其它果园和林地也要进行防治。 六、枣锈病 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89月份全树落叶,树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枣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有时,也能以菌丝在芽中越冬。第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多、温度适宜时,越冬的夏孢子即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下旬开始发黄,8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根据枣锈病上述发生及危害特点,防治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压低菌源。枣树越冬休眠期间,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源。(2)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枣粮间作地内,近树冠处宜选种豆类等矮杆作物,保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3)药剂防治。应以夏季雨季早晚、降雨频率和空气温度等气候因素决定喷药时期。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上中旬临近发病前开始喷药,相隔20天左右,连喷2次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粉锈宁即可控制危害。干旱年份的68月,除水浇地外,可不必喷药。 七、枣缩果病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刺吸口器昆虫的密度成正相关,大气湿度大,尤其是间断性降雨或连阴天,病害往往大流行。 防治方法: ①如果上年感病指数比较高,首先要清理枣园的落叶、落果,集中进行处理,以切断传播源。 ②加强枣园的肥水管理,提高树体的抗性,若是大龄树,在枣树萌芽前刮除并烧毁老树皮,全树喷一次石硫合剂。 ③化学防治:用真菌1号8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倍液在6月底首次喷药杀灭病原菌,7月底到8月初,每隔10天喷药一次。 八、枣裂果病 该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枣果接近成熟时,遇阴雨天大面积发生。 防治方法: ①合理修剪,注意通风,提高透光率,减少发病。 ②从果实膨大期开始喷ppm的氯化钙水溶液,以后每隔10-20天喷一次,直到采收,或从果实膨大期开始喷氨基酸钙800-倍液。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枣粘虫、搜狗枣粘虫、360枣粘虫 |
二、酸枣树病虫害
第一使用生物农药以菌治虫,如青虫菌、杀螟杆菌制剂、灭呦脲3号、等等第二是以虫治虫,如赤眼蜂、草青蛉、中华大螳螂、黑蚂蚁等。 枣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整体观念”,即农林生态系统的观点。这是枣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亦即在采取某一项或几项防治措施时,必须考虑农林生态系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各成分之间相互关系。譬如,在防治枣树害虫时,必须注意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②“全局观念”,综合防治要从当地枣树生产的全局出发,不应一虫一病地考虑,而应统筹兼顾枣树上所有的重要病虫害。 ③经济观念,综合防治只要求将病虫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也就是说,只要枣树病虫造成的损失不超过经济允许的限度(防治费用)就可以不去防治。④综合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抗虫抗病育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以及新方法和新途径(昆虫性外激素、不育技术、拒食剂、抗菌素和微生物农药等)的应用,为综合防治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 这里的综合,并非几种防治措施的简单相加,而是以一种或几种防治措施为中心,协调运用其他措施,扬长避短,以期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酸枣树病虫害、搜狗酸枣树病虫害、360酸枣树病虫害 |
三、李枯叶蛾
你好!枯叶蛾有很多种你拍的是:李枯叶蛾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等地。寄主范围广,除为害李、苹果、梨、沙果外,亦为害桃、杏、梅、樱桃、柳树等树木。幼虫蚕食叶片,受害叶片呈不规则的缺刻或全被食光,仅剩叶柄。 成虫雌虫体长40~45mm,翅展80~90mm,雄虫体长30~35mm,翅展60~70mm。全体茶褐色。前翅外缘和后缘呈锯齿状,翅中部有3条黑褐色略带蓝色荧光的波状横线,近中室端部有1黑褐色斑点。后翅外缘锯齿状,有两条蓝褐色波状横线,前缘显著突出,橙黄色,静止时突出部分伸出前翅外,极似枯叶。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90~105mm。头黑色,胴部暗褐或暗灰色,中、后胸背面各有1条黑蓝色横列毛丛,其上还有1对橙色斑。腹部各节背面有2个红褐色毛瘤,第八腹节背面有角状突起,各节毛瘤上有黄白色长、短毛,两侧的毛特别长,背面的毛向后覆盖,较光滑。 卵椭圆形,长径约1.5mm,绿色带有白色轮效。 蛹长30mm,浓褐色,外被暗褐色或暗灰色茧,并附有幼虫体毛。 生活规律:辽宁、吉林、河北1年1代,宁夏1~2代,河南2代,江西3代。均以幼龄幼虫贴伏于枝条上越冬。幼虫体色近似树皮,不易发现。苹果发芽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夜间取食。辽宁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在枝条下侧吐丝缀叶结茧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子枝条或叶面。幼虫孵化后分散为害,取食不久就在枝条上静伏越冬。陕西关中地区,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嫩芽、嫩叶,6月初幼虫陆续老熟结茧化蛹,6月下旬至7月越冬代成虫大量羽化。第一代成虫在8~9月间出现。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停息时两翅合拢,形态似枯叶状。
|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李枯叶蛾、搜狗李枯叶蛾、360李枯叶蛾 |
更多关于枣粘虫 |
---|
更多相关:百度枣粘虫、搜狗枣粘虫、360枣粘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