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心灵精彩人生
领您探索喜怒哀乐

味精的成分-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

发布日期:2020-02-19 15:16 作者:九个人生网

一、味精的成分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通俗的说是一种特殊成份的盐,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组成。钠离子是一种金属元素,谷氨酸则是一种有益于人体的氨基酸成份。在炼制味精的过程中,提取了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是非常提鲜的调味品。

味精成份主要是谷氨酸钠,不会使头发变白的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钠。

味精不是化学合成品专家认为不应谈味精色变

广州日报大洋网

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据悉,味精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钠。近年随着鸡精、鱼露、鲜极酱油的大量上市,味精似乎逐渐淡出人们的饮食生活。但人们不一定知道:在鸡精、鱼露、鲜极酱油中其实也或多或少地含有“谷氨酸钠”。味精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经过最彻底研究的食品添加剂之一,但同时也是“绯闻”最多的一种调味料。

种种偏见缠身味精

比如温度超过100℃,味精便会生成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食用大剂量味精味精含量达20的食品连续食用6个月会使视网膜变薄75等。对味精的不利说法曾令以味精调鲜为主要特色的中国菜在国际上严重受冷落。有西方国家政府甚至要求酒店必须在店堂入口醒目位置张贴由卫生部门印发的“本店食品制作中使用了味精”的提示牌,或在菜单上贴上“味精可能导致过敏”的声明,以警示顾客。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郑建仙谈到。谷氨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是天然食物蛋白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食用的葡萄、番茄等天然水果及蔬菜中都含有氨基酸钠。全世界的消费者每天都从各种天然食物中摄取一定数量的谷氨酸,其中欧美人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谷氨酸数量远多于中国人,因此中国人饮食中谷氨酸的摄入量应比西方人少得多。

比如意大利餐大量使用浓缩番茄酱调味,虽未再单放味精,但味精含量已远远高于中餐。现在全世界都采用发酵法生产味精。发酵法生产味精的原料基本上都是淀粉、砂糖、醋酸、糖蜜等天然物质,因此味精不是化学合成产品。

烹调得法不会生成焦谷氨酸

至于烹调时,在高温下是否可以使用味精,多年来一直有不同说法。郑教授指出,100℃温度加热半小时,仅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加热1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鸡蛋和番茄等食物都富含谷氨酸,如果焦谷氨酸对人体有害,那么所有的食物就不能煲,不能煮,更不能煎和炒了。其实味精最好也应等菜煮好熄火后即时加入,因为这样也能更好地保持味精的鲜味,在这种情况下焦谷氨酸就更不会产生了。

关于用味精含量达20的食品连续喂养6个月的小白鼠视网膜会变薄75的说法,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冠丰则指出以吃水果的分量来吃味精,这可能吗?如果以这么大剂量的食盐来喂白鼠,白鼠也会变成“咸鼠”,这样是否也应得出食盐有害的结论呢?任何食物超量吃都会引来不良反应,比如维生素。

国际取消味精使用限制

据了解,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各权威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都对谷氨酸钠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最终得出同样的结论:人体摄取食物中的味精,是安全的。味精属于人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是存在于人类食物及人体本身的天然物质;人体摄入味精,可以完全消化、吸收,并进行正常的生理新陈代谢。我国卫生部也没有规定味精的最大使用量,企业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发展势头

调味品也应升级换代

谷氨酸是一种普通的氨基酸,它对人体的蛋白再造、修复和增长极为重要。成年人体内每天能制造高达50毫克的谷氨酸。许多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一般而言,动物在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高的,其谷氨酸含量也高;在植物蛋白中,谷氨酸的含量也不少。游离谷氨酸更是广泛存在于番茄、奶酪、豆类、蘑菇、虾等食物中,并随着食物的成熟而增多,令食物滋味更为鲜美。

所以,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尽管味精不应存在安全之争,但其调味“鲜美”一般,“可口”则不足,口感粗糙、刺舌、不自然、不舒服、吃后容易口干。因此继鸡精之后的第三代调味品核苷酸鲜味调味品应运而生。核苷酸鲜味调味品可在保持食品原有风味的同时,去除食物的异味,增加食品的鲜味,整体协调主料、辅料、调料的美味等。据悉,太太乐、味王等调味品巨头企业已大肆抢饮此市场的“头啖汤”。广州日报副总编辑顾涧清会末总结时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天,而味则以鲜为天,尤其是粤菜之味。一个鲜字充分体现了广州的饮食文化。

他认为这是一次现代加工业与自然科学,学术界与企业界相结合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发扬和提升广州人的饮食文化精神。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靠企业,接下来企业界还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一味精的成分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味精的成分搜狗味精的成分360味精的成分

二、味精与鸡精哪个危害大

味素,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是食品增鲜剂,最初是从海藻中提取制备,现均为工业合成品。

毒性: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常规食用量对人体无害。

中毒表现:部分西方人在进食富含味精的食物2小时内,出现头痛,面红,多汗,面部压迫或肿胀,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烧灼感及胸痛等症状。此现象多出现在中餐用餐后,因此有些西方人将此现象称为“中国餐馆综合征”,但此现象和进食味精的关系至今未能证实。

紧急处理:误服过量味精后勿须特殊处理。出现“中国餐馆综合征”者也可口服维生素B6,每天50毫克。

中毒预防:可以放心食用味精,但不要使用量过大,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过20克。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用。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虽能提鲜,但如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看了一些关于味精的帖子,把它们归纳了一下,这里包括了味精在烹饪中的使用技巧和如何科学地使用味精。其中的科学原理我也不太懂,尤其是什么谷氨酸之类的,嘿嘿……

1.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5.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食品暂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C~90C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C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7.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有关鸡精

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助鲜的核苷酸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不过鸡精比味精更鲜。从卫生角度讲,鸡精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但在烹调时,如果加入过多鸡精,则会破坏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响口味。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

味精是一种具有强烈肉类鲜味的谷氨酸的钛盐。内含一分于结晶水,分子式为C5H8O4Na·H2O。。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味精用水稀释3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此,人们称之为“味精”。

味精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可你知道吗?味精不仅能为菜肴增添鲜味,它还具有丰富的营养呢。谷氨酸钠被我们食用后,能够通过胃酸的作用离解为谷氨酸,能很快被消化吸收,变成人体组织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而谷氨酸是一种高级营养辅助药,在医疗上有护肝、解毒、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少年儿童还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适量地食用味精,能促进发育,增强体质。

谷氨酸,最早是在年,由德国人立豪森用硫酸煮面筋时首次获得的。但是,在世界上正式生产味精是年。我国味精的生产最早是上海天厨味精厂于年用水解法生产的。

水解法是用34%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水解产物,经脱色、浓缩之后得出谷氨酸,再回溶于水用氢氧化钠中和,浓缩至谷氨酸的盐结晶析出。生产味精用面筋作原料很不经济,需要很多小麦磨成面粉,据计算,生产1吨味精需要10多吨的水面筋,相当于40吨小麦,还必须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盐酸水解。这种方法耗粮多,用酸量大,对设备的腐蚀严重,而且也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后来微生物学家发现,在发酵世界里,还居住着一些“能工巧匠”,可使淀粉变成谷氨酸,它们就是细菌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从此味精的生产便由化学法转向了发酵法。

从60年代开始,我国的味精生产也逐渐改成了细菌发酵法。利用细菌发酵法,生产一吨味精仅用3吨淀粉和少量的硫酸铵、尿素、氨水等。

60年代以后,国际上又出现了特鲜味精,也称强力味精。所谓特鲜味精,就是在味精中掺入5~10%的5′—肌苷酸和5′—乌苷酸,这样可把味精的鲜度提高几十倍。

肌苷酸和乌苷酸是属于核甘酸类的有机化合物。核苷酸是生命组成形式的精华,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和蛋白质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核苷酸在医疗上也有很大的作用。肌苷酸可以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冠状和动脉功能梗塞、风湿性心脏病等。乌苷酸可用于治疗放射病,改善骨髓造血系统,使白血球回升,还能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症等病。所以说,特鲜味精既是助鲜剂和理想的调味品,又是高效的营养辅助药和化学治疗剂。

肌苷酸和乌苷酸过去一直靠进口,其价格高达每千克200元。从70年代开始,我国成功地利用细菌(如谷氨酸棒状杆菌265和产氨短杆菌926)发酵法生产肌苷酸和乌苷酸,成本仅为每千克2~3元。

目前,市场出售的第三代味精——鸡精,鲜度比99%的结晶味精提高了158倍,不仅鲜美可品,且富有浓烈鸡肉的鲜味,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味精与鸡精哪个危害大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味精与鸡精哪个危害大搜狗味精与鸡精哪个危害大360味精与鸡精哪个危害大

三、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

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为有鲜味的物质,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此外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

味精可能会引起胎儿缺陷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食用味精过多,会使血压更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味精的摄入。

从卫生角度讲,鸡精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鸡精在烹饪过程中,对使用它的条件,较味精要宽松许多。

味精和鸡精,一个是只含有单一的氨基酸谷氨酸钠的调味品,一个是从鸡肉里提取的混合有多种氨基酸的调味品,两者一般都可放心食用。但需掌握的原则是,都不要过量食用,因为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能忽视健康。

三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搜狗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360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
更多关于味精的成分
更多相关:百度味精的成分搜狗味精的成分360味精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