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屈原是什么原因投江
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 “愤世”一说认为屈原痛恨当朝朝政混乱,世事浑浊,以致心中无限失望,最后投江而死。 这种说法从汉代就有,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屈原痛恨昏君当朝,奸臣当道,不堪忍受浑浊世事,所以就自投汨罗江了。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也说,屈原写成《九章》后,很想证明、述说自己的理想,但终究没能遂愿,他不想让自己的清白之身仍然活在这浊世之中,所以就投入汨罗江,自沉而死。此后,在《新序·节士》、《怀沙》、《渔父》,包括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都认同了这种看法。 “殉国”一说从汉代就有流传,到了宋代,朱熹在《离骚经序》中说,屈原无法忍受国家处于危亡当中,就去投了汨罗江。清朝,王夫之在《楚辞·九章通释》之序里也讲道,屈原眼看着国都已破,国家将要沦陷,不忍再受亡国之耻,只能以投江来殉国。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现代学者郭沫若先生的赞成。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 “愤世”一说认为屈原痛恨当朝朝政混乱,世事浑浊,以致心中无限失望,最后投江而死。 这种说法从汉代就有,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屈原痛恨昏君当朝,奸臣当道,不堪忍受浑浊世事,所以就自投汨罗江了。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也说,屈原写成《九章》后,很想证明、述说自己的理想,但终究没能遂愿,他不想让自己的清白之身仍然活在这浊世之中,所以就投入汨罗江,自沉而死。此后,在《新序·节士》、《怀沙》、《渔父》,包括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都认同了这种看法。 “殉国”一说从汉代就有流传,到了宋代,朱熹在《离骚经序》中说,屈原无法忍受国家处于危亡当中,就去投了汨罗江。清朝,王夫之在《楚辞·九章通释》之序里也讲道,屈原眼看着国都已破,国家将要沦陷,不忍再受亡国之耻,只能以投江来殉国。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现代学者郭沫若先生的赞成
|
二、屈原是什么原因跳江的
投汨罗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生卒年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逝于前283年~前269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因当年为屈原逝世2230周年,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
三、如何看待屈原投江的做法
屈原投江是殉国也是自赎那是一种天才的痛苦,自古这种痛苦从未中断过,从屈原到王国维,再到海子,这种痛苦一直影响着文人们,莎士比亚说,生或死,这是个问题。是啊是一个生命不断就不会结束的问题,是一个有思考就不会完结的问题,屈原投江与其说是一种对故国的失望不如说是对红尘的看透,是一种凤凰涅槃的永生,屈原投江!悲哉!屈原投江!壮哉!
|